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黑龙江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广告学概论》考研必备复习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法国广告评论家岁贝尔·格兰曾经说:“我们呼吸着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和广告组成的。”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法国广告评论家罗贝尔·格兰说:“我们呼吸着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和广告组成的。”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1)广告对社会有着强烈的影响,它有力地控制媒介,促使形成人们爱好标准,现在广告己成为能够控制社会各种制度中的一个因素。目前,广告己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己触及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不论人们持何种态度,显而易见,广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日益广泛且作用巨大。

(2)广告无孔不入地侵入人们的闲暇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人们的虚假需求。而这种虚假需求是外部强加于人身上的,导致了人们似乎是为商品而生活,小轿车、高清晰电视、错层式住宅仿佛成了人们生活的灵魂。马尔库塞所描绘的“为商品而生活”的情况发展到今天,不但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而愈演愈烈了。

2. 谈谈你对广告传播的特点及其原理的理解。

【答案】广告传播是以盈利为目的,以企业为主体的广告主所进行的有关商品、劳务、观念等方面的广告信息传播。

(1)广告传播的特点有:

①广告传播是有明确目的的传播

无论盈利性广告传播还是非盈利性的公益广告,其传播活动都具有明确的目的。例如盈利性企业追求的是要把企业的信息尽快地传给潜在的目标受众,实现商品销售,提供服务,获得盈利,维持企业生存和发展,其目的性是非常明确的。也正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盈利目的,企业广告主才对广告创意给予高度重视,对广告文案字斟句酌,制定周密的广告传播计划,并要求广告制作要有效准确地传递信息,要求广告上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图表、符号都应该有助于所要传达的讯息。

②广告传播是可以重复的传播

广告信息总是力求所有的目标受众都接收到。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广告而言,广告主总是针对潜在消费者策划传播活动的。广告在第一次刊播以后,不可能被每一个目标受众接受,一次传播到达率是极低的,那就需要第二次再播,第三次再播……同时,广告的反复传播也是为了能对受众产生足够的影响力,从而产生认知、感J 清、态度以至行为力一面的影响,达到广告传播的预期目的。

③广告传播是复合性的传播

广告传播不是通过单一渠道进行的,大多数广告主常常通过多种渠道展开复合性传播。其方

法有:

a. 以大众传播媒介为主体,并同其他媒介相配合,即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向分布广泛、人数众多、互不相识的受众进行的信息传播。

b. 以付费的传播为主体与不付费的传播相结合。大众传播媒介需要付费,这是现代广告的基本特点之一。

c. 广告主也可以通过自办媒介物开展广告传播活动,虽然其规模较小,传播有限,但可以针对特定受众进行有效的传播活动,并且费用较低。

④广告传播是对销售信息严格筛选的传播

一个企业、一种商品、一种服务或观念,可以宣传的方面是很多的,有待于传播的信息是大量的,但是广告传播实际所能传播的内容总是十分有限的。

(2)广告传播的基本原理

①广告传播的诱导性原理

广告信息作为外界刺激,作用于受者并引起预期的观念改变和购买行为,这是一个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诱导实现的心理渗透过程。它包括观念的传播、情绪的传播和行为的传播。

②广告传播的二次创造性原理

广告传播是一个完整的创造性过程,这种创造性不仅表现在传播者在广告的设计制作、选择传播途径等力一面,还体现在广告信息的接受者方面。广告信息的接受者会通过再造想像,在接受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发挥创造性。

③广告传播的文化同一性原理

信息在传播中能否被接受或接受到何种程度,决定于双方共同的经验区域的大小。共同的经验区域越大、越广阔,传播就越容易,接受程度就越高。也就是说,广告传播的效果同传受双方的文化状况密切相关。广告传播客观上要求传播者与接受者有共同的文化基础。文化作为潜在的支配者、诱导者时时刻刻促进或制约着广告传播过程的实现及广告效果。

从文化角度来看,广告传播是一种文化活动。要实现有效的传播,广告信息的制作者、传播者与其接受者应具备共同的价值观念、类似的行为模式以及其他文化方面的共同性。这种共同性越多,传播的效果就越佳。

3. 什么是消费者行为,什么是6W+60理论,它们在营销与广告中有一何作用和意义?

【答案】(1)消费者行为的定义:

从理论上讲,消费者为满足其需要必须去选择、获取、使用或处置某种产品或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心理活动和外在行为,总称为消费者行为。美国营销协会对消费者行为的定义是:人类在进行生活中各方面的交换时,表现出来的情感、认知、行为和各种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消费者行为具有以下特点。

①消费者行为是动态的。

②消费者行为是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③消费者行为是一个过程。

④消费者行为往往涉及许多不同的参与者。

(2)6W+60理论

国外市场营销学家把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和购买行为概括为6W 和60,从而形成消费者购买行为研究的基本框架。

①市场需要什么(What )一一有关产品((Objects )是什么

通过分析消费者希望购买什么,为什么需要这种商品而不是需要那种商品,研究企业应如何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②为何购买(Why )一一购买目的((Objectives )是什么

通过分析购买动机的形成(生理的、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心理因素的共同作用),了解消费者的购买目的,采取相应的市场策略。

③购买者是谁(Who )一一购买组织((Organizations )是什么

分析购买者是个人、家庭还是集团,购买的产品供谁使用。谁是购买的决策者、执行者、影响者。根据分析,组合相应的产品、渠道、定价和促销。

④如何购买((How )一一购买组织的作业行为(Operations )是什么

分析购买者对购买方式的不同要求,有针对性地提供不同的营销服务。在消费者市场,分析不同的类型消费者的特点,如经济型购买者对性能和廉价的追求,冲动性购买者对情趣和外观的喜好,手头拮据的购买者要求分期付款,工作繁忙的购买者重视购买方便和送货上门等。

⑤何时购买(When )一一购买时机(Occasions )是什么

分析购买者对特定产品的购买时间的要求,把握时机,适时推出产品,如分析自然季节和传统节假日对市场购买的影响程度等。

⑥何处购买(Where )一一购买场合(Outlets )是什么

分析购买者对不同产品的购买地点的要求,如消费品种的方便品,顾客一般要求就近购买,而选购品则要求在商业区(地区中心或商业中心)购买,方便挑选对比,特殊品往往会要求直接到企业或专业商店购买等。

(3)消费者行为研究在营销与广告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①消费者行为研究是企业营销的根本

只有从消费者的兔度来理解产品或品牌的价值,准确地预测消费者的需求并及时应对消费者的反应,才能使产品为消费者接受。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以及他们愿意花多少钱来满足这一需求,然后据此设计、生产产品,并定出消费者愿意付出的价格,才能更好地将产品推向市场。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与把握,成为企业营销的根本。

②消费者行为研究是制定营销策略的重要依据

从营销组织的观点来看,营销策略试图是制定影响交换以达到组织目的的计划。很典型的情况是,营销策略试图增加消费者某种行为的可能性或频率,如经常去特定的商店、购买特定的商品。营销策略通过市场细分针对选定的目标市场实施营销组合,以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对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