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802经济学二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机会成本
【答案】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更有利的用途时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①资源是稀缺的; ②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 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从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机会成本的概念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提出的。
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上。这就是说,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能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这也是机会成本产生的缘由。
2.等成本曲线
【答案】等成本曲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假定要素市场上既定的劳动的价格即工资率为w ,既定的资本的价格即利息率为r ,厂商既定的成本支出为C ,则成本方程为
:
成本方程相对应的等成本曲线如图所示,横轴上的点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都购买劳动时的数量,纵轴上的点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都购买资本时的数量,连接这两点的线段就是等成本线。
它表示既定的全部成厂本所能购买到劳动和资本数量的各种组合。
等成本线
二、简答题
3
.下列事件对棉花供给有何影响?
(1)气候恶劣导致棉花歉收。
(2)种植棉花所需的化肥的价格上升。
(3)政府对种植棉花农户的优惠政策。
(4)棉花价格上升。
【答案】(1)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左移。因为恶劣气候导致的棉花歉收会使棉花的供给数量减少,它与棉花价格无关。
(2)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左移。因为化肥价格上升使得棉花的生产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农户都会缩小棉花种植面积,导致棉花供给数量下降。
(3)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右移。因为政府对种植棉花农户的优惠政策将激励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农户都会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导致棉花供给数量增加。
(4)棉花的供给曲线不变。棉花的价格一供给数量组合点沿着给定的供给曲线向上移动,它表示随着棉花价格的上升,农户对棉花的供给数量增加了。
4.垄断竞争市场如何达到长期均衡?
【答案】由于垄断竞争市场中厂商进出行业比较容易,所以当厂商获得超额利润时,其他行业的厂商就会进入,以分享超额利润。如此一来,供给量的增加导致产品价格的下降,这一过程直至超额利润消失为止。反之,如果垄断竞争厂商短期内存在亏损,则厂商会退出这个行业,供给量的下降导致产品价格的上升; 同样,这一过程也将持续到亏损消失为止。垄断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是在厂商进入或退出行业基础上形成的。如图所示,垄断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的条件为MR=LMC, AR=LAC,前一条件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条件,后一条件保证了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
垄断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三、计算题
5.分别用图分析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和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进一步说明这三类物品的需求曲线的特征。
【答案】(1)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如图所示,横轴OX 1和纵轴OX 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其中,商品1是正常商品。X 1是价格变化前消费者对商品1的需求量。商品1的价格下降后,商品需求量增加到品1需求量的增加量为,这便是商品1的价格下降所引起的总效应。
就是在商品价格变化后,剔除了收入效应的消费
就是商品1价格下降后的收入效应。。商如果作一补偿线FG ,使该线与价格变化后的预算线AB ′平行,并与价格变化前的无差异曲线U 1相切,则切点处。对应的对商品1的需求量
量。因此,就是商品价格下降后的替代效应,
可以看出,对于正常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力一向的变动。正因为如此,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力一倾斜的。
(2)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如图所示,横轴OX 1,商品1是低档物品。商品1的价格P 1下降前后,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分别为a 、b 点,因此,价格下降所引起的商品1的需求量的增加量为
量为
值。,这是总效应。P 1下降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使消费者由均衡点a 运动到均衡点c ,相应的需求增加,这就是替代效应,它是一个正值。而P 1下降引起的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减少到就是收入效应,它是一个负
使消费者由均衡点c 运动到均衡点b ,需求量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