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学基础知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性格表演
【答案】性格表演是指着重体现角色性格特征的表演,能够根据人物进行各小相似的形象创造,在创造中抑制或改变自己,甚至在人物身上难以看到演员自身的个性、气质、体态等等,呈现出的是一个个都不似演员自己的性格各异的形象,很好地做到了形象是“演员一一角色”的矛盾统一体,这种表演称为性格表演。
2. 沈璟
【答案】明代戏曲理论家、戏曲作家,吴江人。与当时著名曲家王骥德、吕天成、顾大典等探究、切磋曲学,并在音律研究方面有所建树。编辑有《南九宫十三调曲谱》,作传奇剧本《义侠记》、《博笑记》等17种,世称《属玉堂传奇》。
3. 标题音乐
【答案】标题音乐即用标题来统帅交响乐创作的整体构思,用详细的文字说明来昭示戏剧性的情节,并与音乐发展的线索紧密结合。作品中的固定乐思(主导动机)具有明确的形象意义,成为陈述故事性内容的重要手段。
4. 话剧
【答案】话剧是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欧洲统称戏剧。话剧是一门汇集剧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等的综合艺术。最早的话剧是古希腊的戏剧,公元前500至300年间,古希腊就盛行悲剧和喜剧。
5. 昆剧
【答案】以昆曲为音乐载体的戏曲剧种。明代嘉靖以后,由于昆山腔改良的成功,使昆曲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戏曲作家开始为昆曲写作传奇。据说首先以改良后的昆曲演唱的传奇是梁辰鱼的《浣纱记》。明代晚期,为昆曲写作传奇形成风气。以昆曲为主演唱的戏剧叫做“昆剧”。昆剧的创作与演出一直延续到现代。
6. 光线
【答案】光线是电影得以完成摄影画面曝光实现影像的物质基础,也是电影艺术的重要元素。光线及其造成的阴影能够突出强调被摄物的造型特点、营造具体场景的气氛效果。统一协调的光线风格还确定了整部影片的视觉基调,如亮调(高调)、中间调(明暗调)和暗调(低调)。
按照投射方向角度,光线可以分为顺光、前侧光、侧光、侧逆光、逆光、顶光灯等; 按照造型作用,光线又可以分为主光、辅助光、轮廓光、背景光、修饰光等。
7. 《尼伯龙根的指环》
【答案】《尼伯龙根的指环》是德国作曲家瓦格纳根据德国民间史诗《尼伯龙根之歌》创作的四联歌剧,由相对独立的四部歌剧《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和《诸神的黄昏》组成。歌剧讲述了围绕英雄齐格弗里德的身世展开的关于权势和爱情的争斗,音乐在200多个主导动机的基础上展开,声乐形式无“宣叙调”和“咏叹调”之分,由音乐化的吟诵和对白构成; 剧中大量使用打击乐器和各种铜管乐器,被称为“铜管乐与打击乐的橱窗”。《尼伯龙根的指环》体现了瓦格纳乐剧的最高成就。
8. 正面律
【答案】古埃及艺术具有严格的程式,其中最著名的是正面律。“正面律”就是指在埃及表现人物时,运用头部为正侧面,眼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的表现手法对人物的形象进行处理的方法。这是为了使人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和完整,这也是埃及绘画追求完整性的体现。这种法则源于强烈的宗教感情,人死以后复生是基于灵魂与冥体的重新结合,这就必须为灵魂的复归找到门路。凡法老王及王族成员的雕刻,都取正面律。
二、简答题
9. 简述《丝路花雨》的艺术特色。
【答案】《丝路花雨》是由甘肃省歌舞团创作并演出的一部饮誉中外的舞剧。1979年在首都舞台与观众见面之后,引起强烈反响。它那花雨漫天飞、仙女凌空舞的神奇美妙,别开生面的舞台画面,以及“扭腰”、“送胯”、“勾脚”,全身体态呈三道弯的“S ”形舞姿,开拓了一个自成天地的动作体系,为“敦煌舞蹈”的研究提供了生动的形象基础。
《丝路花雨》属于传统的戏剧式“线形结构”样式。归纳起来,《丝路花雨》的艺术特色可用题材新、构思新、舞蹈新三方面来概括,具体表现为:
(1)题材新
以前的舞剧大多是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题材。《丝路花雨》则别开生面地以坐落在甘肃省驰名中外的艺术宝库莫高窟和穿越甘肃省的友谊通道丝绸之路为背景,通过对老画工神笔张和女儿英娘悲欢离合的命运及他们同波斯商人伊努思之间的深情厚谊的叙述,热情歌颂了我们祖先的创造才能和中外人民的传统友谊。在题材开掘上,该剧创造了一个“古为今用”的良好先例,采用了一个全新的题材,使观众在享受艺术美的同时受到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教育。
(2)构思新
《丝路花雨》中的人物与莫高窟壁画中的“飞天”、“神女”朝夕相处,剧中许多场面和舞段都是因画而起舞,因舞而有画,画舞交融,相互生辉,使舞剧充满着神奇色彩。特别是在序幕和尾声中,那“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飞天”在太空中自由飞翔的形象,唤起观众无限遐想和
万般思绪。此剧被人们赞为“富有想象力的艺术构思”。
(3)舞蹈新
唐代是我国舞蹈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许多有名的唐舞或唐舞都在敦煌壁画中留存。《丝路花雨》的创作者们,深入这座宝库,将壁画上那一个个孤立、静止的舞姿图像,活化成栩栩如生、别具一格的“敦煌式”舞蹈韵律。
10.简要评述纪录片的栏目化。
【答案】随着电视媒体运营体制的逐渐成熟和观众群体的扩大,纪录片栏目开始形成。栏目是电视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必然出现的结果,它的产生是为了适应电视节目短平快的制作要求,满足电视受众群体量化、细化的需求。栏目化的纪录片,简而言之,就是电视台遵循电视栏目的工作流程而制作、播出的纪录片。
(1)中国电视纪录片栏目化的历程
中国电视纪录片栏目化确立的标志性事件是1993年2月上海电视台第‘个纪录片栏目《纪录片编辑室》开播和同年7月中央一套《东方时空——百姓故事》的开播,中国的纪录片栏日自此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但纪录片栏目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从1995年起,中国电视纪录片开始走下坡路,承受固定播出和收视率的双重压力,许多纪录片栏日面临困境,电视纪录片的栏目化生存状态也不容乐观。
(2)纪录片栏日化的利弊
①纪录片栏日化的优势
a. 栏目化的运作,是纪录片走向市场化的必要的经营方式之一
同时,市场化又是纪录片生产走向成熟的关键一步。栏目的固定播出时间是节目对受众发出邀请,这种形式能够拉近节目和观众的距离,使受众对栏目纪录片产生熟悉感和亲切感,有利于节目和受众之间的沟通,更能够为纪录片培养忠实的受众。电视纪录片栏目化的建立和持续,为纪录片争得f 生存空间,并保证了电视纪录片在电视节目播出表中的合法存在,引起观众的关注与兴趣,进而培养了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受众。栏目化使纪录片与社会产生了十分广泛的联系,与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良好的互动与沟通。
b. 栏目化的纪录片,作为一个栏目存在,而不再是强调单个的作品
栏目化后的纪录片在播出时间、节目时长、创作时间上都有变化。在栏目化之前,纪录片的市场往往是根据拍摄内容决定的,而在栏目里,时长是固定的,不论素材多少,最终都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创作一部优秀的纪录片需要投入比较长的拍摄时间,而这样的创作要求对于栏目化的纪录片来说显然无法达到。定期定量的栏目形式要求纪录片的创作必须严格服从栏目播出的需要。栏目化纪录片除了创作时间上受到限制之外,创作空间上也受到限制。
②纪录片栏目化的弊端
栏目化虽然给了纪录片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资金、拍摄时间、播出时间的限制,栏目化的纪录片也受到了更多约束。栏目纪录片实际上就是产品,栏目化就是一种产品包装行为。纪录片节目如何包装成一种精美的产品卖给观众和广告商,这是纪录片栏目化的重要工作。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