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信度与效度

【答案】(1)信度是指测量数据(资料)与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即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到它要测量的社会现象的程度。简言之就是测量的一致性。若在同等条件下,对变量进行重复测量,其结果相同,那么测度是可信的。

(2)效度是指测量的内容是否同测量的要求(理论前提)相符合。测量的效度有两方面的含义:①测量效度是指所测量的指标内涵正是概念内涵,二者在内容性质上是一致的。

②测量指标应该尽可能涵盖概念,二者在程度上应尽可能重合。

2. 反向社会化

【答案】反向社会化又称逆向社会化(reversalsocialization ),是指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的现象。社会化长期被认为是一个单向过程,即长辈将社会规范和文化知识传授给晚辈。现在,社会学家普遍认为社会化是一个双向过程,即不但有长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晚辈,也有晚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长辈。

3. 主干家庭

【答案】家庭作为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实体婚姻+孩子+生活共同体。主干家庭是美国社会学家默多克在1949年提出的一套划分家庭类型的概念,是指父母(或一方)与一对己婚子女(或者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生活的家庭类型。

4. “二元”社会结构

【答案】“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里,明显地同时并存着比较现代化的和相对非现代化的两种社会。这种“二元社会”既表现为社会性质上的差别,又表现为发展水平上的差别。这种“二元”社会结构的形成,与“早发”国家和“后发”国家不同的现代化起点和过程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发展中国家,“二元”社会结构不仅存在于经济方面,而且也渗透到社会政治、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

5. 总和生育率

【答案】总和生育率(TFR ),又称总生育率,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一般指15~49岁各年龄组妇女生育率之和。总和生育率是度量妇女生育率的指标之一,是在度量分年龄组生育率基础上计算的妇女总体生育水平。它是衡量人口生育水

平的标准化指标。其计算方法为:总和生育率。式中,GFR 表示一般生育率,是度量妇女生育率的指标之一。一般生育率反映育龄妇女年平均生育水平。

6. 非正式制度

【答案】非正式制度,又称非正式约束、非正式规则,是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得到社会认可的约定成俗、共同恪守的行为准则,包括价值信念、风俗习惯、文化传统、道德伦理、意识形态等。在非正式制度中,意识形态处于核心地位. 因为他不仅可以蕴涵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性,而且还可以在形式上构成某种正式制度安排的“先验”模式。

7. 安全阀制度

【答案】安全阀制度就是在不毁坏结构的前提下使敌对的情绪得以释放出来以维护社会整合的制度。科塞认为安全阀制度对于任何社会都是必要的,对于僵化的社会尤为必要。安全阀制度是一种社会安全机制。科塞发现敌对J 清绪和冲突是有区别的,敌对情绪不等于冲突。如果敌对情绪通过适当的途径得以发泄,就不会导致冲突,就像锅炉里过量蒸汽通过安全阀适时排除而不会导致爆炸一样,从而有利于社会结构的维持。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都有这种现象,实际上这是一种社会安全的机制。科塞主张社会应将这种机制制度化,并成为安全阀制度。准确地说,安全阀制度就是在不毁坏结构的前提下使敌对的情绪得以释放出来以维护社会整合的制度。科寨认为安全阀制度对于任何社会都是必要的,对于僵化的社会尤为必要。科塞认为,敌对情绪有三种表达方式,即直接指向对立面、指向替代目标与没有对象的情绪发泄,其中将敌对情绪引向替代对象的制度就是“社会安全阀”制度,它就像不断推泄过量蒸汽的安全阀,使社会中的敌对情绪不断排解,而维护整个社会结构。尽管如此,科塞并不认为社会安全阀制度是一种理想的制度。因为它虽然可以发泄情绪、转移日标,但也只是暂时缓解而无法真正解决矛盾,并且还将因为阻塞发泄而使紧张聚集,可能形成毁灭性爆发的潜在隐患。

8. 集体行为

【答案】集体行为是指那些在某种社会因素刺激下,许多人脱离或违背社会制度和常规而共同做出的组织性、结构性和秩序性比较低的行为。它与“制度化行为”或“常规化行为”相对,而不是与“个体行为”相对。制度化行为是指接受稳定的、共同的角色期待指引的行为,又称常规行为。

二、简答题

9. 结合实例分析我国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中各个环节有哪些主要的任务?

【答案】以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社会政策为例。

(1)确立社会政策议程

在这一阶段,其主要任务有:

①组织调杳研究,广泛收集相关的信息;

②对农村养老等各种信息进行分析,以掌握确切的情况,包括农村养老需求的程度和养老问题的严重程度;

③初步评估该问题可能在社会各个方面产生的后果,以及对我们党和政府基本目标的影响程度。

(2)社会政策的力案设计

确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议程之后,我们需要进行政策方案的设计。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包括: ①基线调查

即对农村养老问题及其相关问题的现状进行详细周密的调查。

②初步方案设计

在方案设计阶段,首先要根据社会政策的目标和实施条件,经过研究设计而拿出初步的方案。

③各种方案的比较和最优方案的初步选择

在初步方案阶段结束以后,决策者需要对多种方案做出评估和选择。在这种评估和选择中,决策者要依据一定的价值原则和技术标准。

a. 在价值原则方面包括各方案符合政府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程度,对政府和执政党的正面或负面影响的程度,可能对社会各群体之间的关系产生何种影响,并因而导致何种社会反应等。

b. 在社会政策的技术标准方面包括各项方案达到社会政策预期目标的程度(能否有效地解决问题),对政府各种目标的兼容性程度(在解决某一社会问题的时候,是否同时也能有助于其他问题的解决),各种方案实施中的效率(资源投入一产出的关系),以及可行性程度等各个方面的情况。

(3)社会政策的可行性研究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分析这一社会政策的可行性。社会政策的可行性分析一般从政治、经济和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①在政治方面

a. 需要分析社会政策方案与现行的法律、法规、执政党的主导意识形态有无矛盾。

b. 需要分析社会政策方案可能将在社会上产生何种后果,这些后果对政府和执政党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c. 需要分析社会政策方案可能对社会中各个群体产生什么样的利益关系,它会招致各党派和利益集团什么样的反应,这终反应又会给政府和执政党带来何种影响。

②经济方面

a. 是对一个社会政策方案所需要的资金进行评估,并分析政府的财政能力是否能够支持社会政策项目。

b. 还需要对社会政策将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做出分析,以使决策者清楚把握实施该项社会政策将在经济方面产生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