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917普通生物学[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细胞内液。
【答案】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约占体重的40%(男)和30%(女)。
2. 势能。
【答案】势能是指物体由于所在位置或本身的排列而具有的能量。
3. 伴性遗传。
【答案】伴性遗传是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
4. 氧化磷酸化。
【答案】氧化磷酸化是指通过酶促磷酸化作用,将呼吸链上释放的能量与腺苷二磷酸ADP 以及无机磷酸偶联形成腺苷三磷酸A TP 的过程。是需氧生物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
5. 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答案】在遗传学上,显性性状是指杂种
隐性性状是指杂种
6. 光合速率。
【答案】光合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单位叶面积上的干物质积累量来表示。
7. 激素。
【答案】激素是指特定的器官或细胞在特定的刺激(神经的或体液的)作用下分泌到体液中的某种特异性物质。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繁殖、性别、性欲和性活动等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8. 维管植物。
【答案】维管植物是指那些发展出能较好的输导水分、无机盐、营养物质的输导组织的植物,它包括用孢子繁殖的低等维管植物(蕨类植物)和用种子繁殖的维管植物。
9. 根压。
【答案】根压是指根细胞会主动将无机离子泵入木质部,而内皮层会使离子在木质部中积累。当离子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水分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木质部,从而推动木质部汁液向上移动的
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吸收量或的释放量,也可用单位时间、
压力。
10.集群绝灭。
【答案】集群绝灭是指大量物种在相对较短的地质时间内的绝灭,其规模和绝灭速率都要大大超过常规绝灭。
二、简答题
11.以心脏结构的变化说明脊椎动物各纲血液循环系统的进化。
【答案】(1)鱼纲:一心房、一心室,单循环;
(2)两栖纲:—心房、一' 心室,不完全双循环;
(3)爬行纲:二心房、一心室,心室有纵隔,不完全双循环;
(4)鸟纲、哺乳纲:二心房、二心室,完全双循环。
以上各纲脊椎动物心脏结构的变化说明,脊椎动物各纲血液循环系统的进化与脊椎动物及其心脏进化程度密切相关。
12.为什么在真核细胞中细胞核位于中心位置?
【答案】一切真核细胞都有完整的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在细胞的代谢、分化和生长中都有重要作用。细胞核是参与细胞繁殖的重要细胞器。在细胞的生活史中,细胞核指导细胞的代谢活动,决定细胞最终的状态。细胞核指导合成的重要蛋白质经内质网通道运输到细胞质中,组成核糖体的基础物质也是在核仁中合成、储藏并输送到核糖体的。遗传物质(基因)主要是位于核中,所以细胞核可被认为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的这些重要功能使得它应最大程度地受保护,而处于细胞内的中心位置恰恰可提供这样的保护,这样的排列也使细胞更适应环境,并更好的存活。
13.简述脊索动物门的分类。
【答案】脊索动物门是动物界最高等的一门动物,在其个体发育全过程或某一时期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三大主要共同特征。包括尾索动物、头索动物和脊椎动物。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两个亚门是脊索动物中最低级的类群,总称为原索动物。尾索动物亚门的脊索存在幼体的尾部,代表动物是柄海鞘。头索动物亚门的脊索纵贯全身,并向前延伸至背神经管前端,代表动物文昌鱼。
14.—种生物的生物学全名有哪几部分组成,书写有何要求?
【答案】双名法为物种的命名方法,由两个拉丁文字或拉丁化文字组成。
前面为该生物的属名,用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一个字为其种名,用形容词或名词,第一字母不需大写;在学名之后还可加上定名人的姓氏。
15.以下丘脑结构特点、功能特点以及与垂体的关系,说明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密切关系。
【答案】(1)结构特点:神经分泌细胞组成;
(2)功能特点:双重功能。①神经功能:传导冲动、仅次大脑的高级神经中枢;②内分泌功能:产生激素,产生促激素释放、抑制因子;
(3)下丘脑与垂体的关系:后叶由下丘脑延伸而成一一神经垂体;与垂体前叶有复杂的血管联系一一垂体门脉系统;下丘脑腺垂体内分泌腺。
16.简述小脑在躯体运动调节中的作用。
【答案】小脑表面为灰质,称为小脑皮质,内部为白质,称为小脑髓质,髓质内有一些灰质核团,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控作用:
(1)维持身体平衡;
(2)调节肌紧张;
(3)协助大脑调节骨骼肌随意运动。
17.为什么说被子植物的生活史其有世代交替现象?
【答案】世代交替是指在生物的生活史中,产生孢子的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与产生配子的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被子植物一生包括两个阶段:
(1)二倍体阶段(或孢子体阶段、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
这一阶段是从受精卵(合子)开始直到花粉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和胚囊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前为止,这一阶段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为二倍体,二倍体阶段时间较长,并占优势,能独立生活;
(2)单倍体阶段(或配子体阶段、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
这一阶段是从花粉母细胞和胚囊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单核花粉粒(小孢子)和单核胚囊(大孢子)开始,直到各自发育为含精子的成熟花粉粒或花粉管,以及含卵细胞的成熟胚囊为止,此时,这些有关结构的细胞内染色体数目都是单倍体。单倍体阶段时间较短,结构简化,不能独立生活,寄生在孢子体上来获取营养。
在被子植物的生活史中,世代交替是指二倍体阶段和单倍体阶段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被子植物的生活史中,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两个重要的环节和转折点。
18.简述群落的演替及其特点。
【答案】(1)群落的演替定义
群落的演替是指群落的依次取代现象。
(2)特点
群落的演替是有规律的、有一定的方向和可以预测的。可以分为:
a. 原生演替:群落演替的地点从没有生长过任何植物的裸岩、沙丘和湖底的演替。
b. 次生演替:如果由于火灾、洪水泛滥和人为破坏把原生群落毁灭,在被毁灭群落的基质上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