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南农业大学780风景园林综合之园林树木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群系组
【答案】“群系组”是根据建群种亲缘关系近似(同属或相近属)、生活型(3级或4级)近似或生境相近划分,划入同一群系组的各群系,其生态特点一定是相近的。例如温性常绿针叶林亚型中,可分为温性松林、侧柏林等群系组。
2. 古树
【答案】“古树”指生长百年以上的老树,且多为乡土树种,对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有很高
的适应性,因此古树是树种规划的最好依据。其复杂的年轮结构,常能反映过去气候的变化情况。
3. 引种驯化
【答案】“引种驯化”是指通过人工栽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野生植物、外来(外地或外国)的植物能适应本地的自然环境和栽种条件,成为生产或观赏需要的本地植物。
4. 定植
【答案】“定植”指从育苗的盆中移到它今后生长的大盆中。树苗在苗圃里生长1〜2年后移植到固定的地方,为植物植株生长提供更大的空间,有利于植物体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
5. 观花木
【答案】“观花木”指具有美丽的花朵或花序,其花形、花色或花香有观赏价值的乔木、灌木、丛木及藤本植物。如月季、杜鹃等都属于观花木。
6. 阳性植物
【答案】“阳性植物”指全日照下生长良好,而不能忍受荫蔽(弱光条件下生长不良)的一类植物。阳性植物的细胞壁较厚,细胞体积较小,木质部和机械组织发达,叶表有厚角质层;叶的栅栏组织发达,常有2〜3层;叶绿素a 与叶绿素b 的商较大,气孔数目较多,细胞液浓度高,叶的含水量较低。
7. 花相
【答案】“花相”指花或花序着生在树冠上的整体表现形貌。园林树木的花相,从树木开花时有无叶簇的存在而言,可分为两种形式:“纯式”和“衬式”。前者指在开花时,叶片尚未展开,全树只见花不见叶,谓纯式;后者则在展叶后开花,全树花叶相衬,谓衬式。
8. 广温植物
【答案】“广温植物”指对温度变化幅度的适应能力特别强,因而能在广阔的地域生长、分布的植物类型。如桂花、银杏、紫薇、塔柏、槐树等等南北都可以栽植。
二、简答题
9. 什么叫适地适树,都有哪几条途径?
【答案】对一个城市或地区进行树种规划,要在树种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按照园林树木的规划原则来进行,其中一项最基本的原则就是“适地适树”。
(1)适地适树:指根据气候、土壤等生境条件来选植能够健壮生长的树种,使栽植树种的生态系特性与栽植地立地条件相适应。
(2)适地适树的实施途径
应用乡土树种
“乡土树种”是指本地区原有天然分布的树种,对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有较强的适应性,用来造林容易成功。选用“乡土树种”是最通常的做法,这样可以保证树种对本地风土条件的适应性。
选树适地
“选树适地”指选择一些适合本地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的树种。
选地适树
“选地适树”指选择一些适合某些具有特殊观赏特性树种的地方来种植这些树木,以增加园林的观赏美。
改地适树
“改地适树”,即当栽植地段的环境条件有某些不适合所选观赏树种的生态学特性时,需要在施工中、养护上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不适合的环境条件,使之适应栽植树种生长的基本需求,如整地、灌溉、换土、排水、施肥、遮阴、覆盖等都是改善立地条件使之适合于树木生长的有力措施。
改树适地
“改树适地”,即当“地”和“树”在某些方面不相适应时,无法通过对环境条件的改善来调整,只能通过选种、引种、育种及驯化等方法改变树种的某些生态特性,以适应特定环境的生长。如通过抗性育种以增强树种的抗寒性、耐旱性或抗污染性等,以适应在寒冷、干旱及污染的环境中生长,还可通过选用适应性广、抗性强的砧木来嫁接,以扩大适栽范围。
10.简述中国园林树木特点,并举例说明。
【答案】中国被西方人士称为“园林之母”,园林树木资源极为丰富。各国园林界、植物学界对中国评价极高,视为世界园林植物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的各种名贵园林树木,几百年来不断传至西方,对于他们的园林事业和园艺植物育种工作起了重大作用。许多著名的观赏植物及其品种,都是由中国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培育出来的。中国园林树木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种类繁多
中国原产的木本植物近8000种,在世界树种总数中所占比例极大,远比世界其他地区丰富。以耐寒乔灌木及松杉类而言,原产中国华西、华东及日本的共1377种,占该园引自全球的4113种树木的33.5%。中国不仅一般的树木种类比较多,由于中国特殊的地形,保存了许多欧洲已经灭绝的树种,如银杏、银杉、水杉、水松、穗花杉、鹅掌楸等被欧洲人称为活化石的树种。
(2)分布集中
很多著名观赏树木的科、属是以中国为其世界分布中心,在相对较小的地区内,集中着原产众多的种类。
(3)丰富多彩
中国地域广阔、环境变化多样,所以经过长期的影响形成许多变异种类,仅以常绿杜鹃亚属而论,植株习性、形态特点、生态要求和地理分布等差别极大、变幅甚广。小型的平卧杜鹃高仅5〜10cm , 巨型的如大树杜鹃高达25m ,径围2.6m 。常绿杜鹃的花序、花形、花色、花香等差异很大,或单花或数朵或排成多花的伞形花序;花朵形状有钟形、漏斗形、筒形等;花色有粉红、朱红、紫红、丁香紫、玫瑰红、金黄、淡黄、雪白、斑点、条纹及变色等;在花香方面,则有不香、淡香、幽香、烈香等种种变化。
(4)特点突出
在中国有许多植物是世界他处所无而仅产于中国的特产科、属、种,确实是举世无双的。例如银杏科的银杏属,松科的金钱松属,杉科的台湾杉、水杉属、水松属,柏科的建柏属,红豆杉科的白豆杉属、忍冬科的猬实属,以及梅花、桂花、牡丹、黄牡丹、月季花、香水月季、栀子花、南天竹、鹅掌楸等许多品种。此外,中国尚有在长期栽培中培育出独具特色的品种及类型,如黄香梅、龙游梅、红花植木、红花含笑、重瓣杏花等。
11.简述竹子地下茎的类型及其特点。
【答案】竹子的地下茎是竹类植物在土中横向生长的茎部,有明显的分节,节上生根,节侧有芽,可以萌发为新地下茎或笋而出土成竹。按植物学的观点,地下茎是“竹树”的主茎,竹秆是“竹树”的分枝,一片竹林或一个竹丛,尽管地上分生许多竹秆,而在地下则互相连接,起源于同一或少数“竹树”的主茎。根据竹子地下茎的分生繁殖特点和形态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型:
(1)合轴丛生型:无真正的地下茎,顶芽直接出土成竹,此类地下茎,不能在地下作长距离的蔓延生长,顶芽抽笋,长成的新竹一般都靠近老秆,形成密集丛生的竹丛,杆柄不延伸,杆在地面上丛生,状若推轮,如刺竹属、慈竹属、单竹属、思劳竹属、牡竹属等;
(3)单轴散生型:有真正的地下茎,地下茎细长,横走地下,称为竹鞭,竹鞭有节,节上生根,称为鞭根,每节生一芽,交互排列,有的芽抽成新鞭,在土壤中蔓延生长,有的芽发育成笋,出土长成竹秆,稀疏散生,逐渐发展而为成片竹林,如刚竹属、唐竹属等竹种;
(4)复轴混生型:有真正的地下茎,侧芽出土成竹,兼有单轴型和合轴型地下茎的繁殖特点,杆有丛生又有散生,如茶秆竹属、苦竹属、箭竹属、箬竹属、赤竹属等竹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