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湖北大学文学院803新闻传播业务之《新闻评论教程》考研必备复习题库3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新闻评论标题的演变轨迹。

【答案】从中国近代以来新闻评论的发展轨迹,到当代开阔的国际视野,我们可以看到新闻评论的标题,约略有如下一个进化的轨迹:范围题一对象题~判断题~附加信息题。

(1)范围题

我国近代早期的新闻评论的内容是阐发作者的政治观点,以及对国家政策、社会现象的基本看法。因此,评论的标题也自然带有古代“策论”的模式。这些标题所含的信息抽象而概括,只表明论说的大致范围,或者说是“论题”,而不标明评论的具体观点。其信息较为抽象,确定性差一些。

(2)对象题

随着社会需求和媒体自身适应社会需求的改革,媒体由“政论本位”时代进入到“新闻本位”时代,针对具体新闻事件进行评论的“时评”开始出现。因为早期的“时评”基本上是针对新闻事件单纯地就事论事,标题就往往只标出事实性内容,像是消息题。

(3)判断题

随着时评文体的发展和丰富,特别是其选题与内容的开阔,作者的论点也进入评论标题,它们往往是一个标准的判断句,兼备评论对象的客观性信息和评论主体的观点性信息,可以称“判断题”或“论点题”。这是反映内容确定性最高的评论标题。

(4)附加信息题

当代新闻评论标题的一种新趋势是通过附加题得以补充信息。具体做法是在大字号的短题之下,附加一个小字号的实题,标明具体判断或评论对象。

2. 电视评论的特点与作用。

【答案】电视评论是新闻评论体裁与电视媒介结合的产物,它作为一种传播手段和方式,与新闻报道最大的区别是,它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日的。由于传播方式的不同,它在内容取向和表现形式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1)电视评论的特点

①视听结合的评论

画面与屏幕文字直接诉诸受众的视觉器官,音响和解说、论述性语言直接诉诸受众的听觉器官,传播符号的多样性和感知的多通道,使受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也使电视评论具有其他评论形式所无法与之相比的现场感、真实性和说服力。

a. 视与听的紧密结合和双线互补,可消除人们对事物认知的不确定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

第 1 页,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