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436资产评估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设某经济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

试说明:

(1)该经济可能生产的最大数量的x 和最大数量的y ;

(2)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3)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右上方凸出;

(4)边际转换率递增;

(5)点(x=6, y=3)的性质。

【答案】(1)由题中所给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方程可知,当x=0时,y=5; 当Y=0时,x=10。因此,该经济可能生产的最大数量的x 和Yy 分别为10和5。

(2)由于题中所给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为:

故知该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3)由于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的导数为:

即负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是递减的——有较小的负数减少到较大的负数; 这意味着,生产可能性曲线将变得越来越陡峭,即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右上方凸出。

(4)根据定义,边际转换率是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即:

由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是递减的,故其绝对值是递增的。故边际转换率递增。

(5)当x=6时,根据题中所给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方程有y=4。因此,点(x=6,y=4)是生产可

,即可知点(x=6,y=3)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之能性曲线上的一点。比较该点与点(x=6,y=3)

内,显然该点还没有达到其可能有的最大产出,故该点属于“生产无效率点”。

2. 什么是委托——代理问题?

【答案】委托——代理间题产生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二者的利益不一致甚至出现完全不同的情形。委托人委托代理人处理与自己有关的一些事物,并支付给代理人相应的

报酬。由于代理人的利益往往与委托人的利益并不一致,有时甚至可能完全不同,委托人对代理人的情况往往缺乏足够的了解,委托人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监视代理人的一举一动,即使有这样的时间和精力,也可能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更何况,在许多场合,监督本身也许都不可能。因此对于委托人来说,如何确保代理人按照自己的要求行事的问题就是委托一代理问题。

3. 假定反映单个消费者偏好的无差异曲线如图所示,单个消费者的月收入为4000元,食品的价格为40元,每月的食品消费支出为1600元,即单个消费者处于图中的均衡点E 。如果政府计划将单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由I 1提高到I 2。

(1)政府为达到此目的可采取哪几种方案? 试加以说明。

(2)比较并说明这些方案的利弊。

【答案】(1)根据题意,在横轴为食品数量和纵轴为收入数量的坐标图中,起初单个消费者处于无差异曲线I 1和预算线AB 的相切点E ,即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 ,单个消费者拥有40单位食品和2400元货币。

(2)政府为了将单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由I 1提高到I 2,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案。

①第一种方案是由政府承担食品价格的二分之一。在此方案下,从图中可见,消费者购买食品支付的实际价格为20元,预算线由AB 旋转为AB ′,无差异曲线I 2和预算线AB ′相切于F 点。在均衡点F ,单个消费者拥有食品80单位和货币2400元,单个消费者为80单位食品只支付现金1600元,另外1600元由政府承担。

②第二种方案是政府直接给单个消费者发放现金,进行收入补贴。在此方案下,从图中可见,单个消费者的预算线由AB 平行移动到JK ,无差异曲线I 2和预算线JK 相切于G 点。在均衡点G 单个消费者拥有食品55单位和货币3000元。由图可见,政府为此方案在单个消费者身上花费了1200元。

比较以上两种方案,可知它们各有利弊。具体地说,第一种方案的优点是单个消费者的食品消费量比第二种方案多25单位,但第‘种方案使得政府对单个消费者的现金支付比第二种方案多400元,这样会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如果政府的政策目标是为了提高单个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即表

现为提高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其主要目的是要促进消费者的食品消费量,那么,政府可能宁愿采取财政负担较重的第一种方案。据此,政府既可提高单个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又可通过食品需求量的更大增加来促进食品行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尤其是保护和促进农业的发展。

4. 用囚徒困境模型说明为什么双寡头市场的价格战难以避兔。

【答案】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用以说明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的经典例子。囚徒困境反映了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出于个人理性的考虑并不能实现集体理性,个人理性并不是实现集体理性的充分条件。

下面用一个支付矩阵(也称报酬矩阵)来描述和分析一个双寡头市场上的博弈。假定有甲、乙两个寡头厂商,每个寡头厂商都有两个可选择的策略,这两个策略都是合作与不合作。其支付矩阵如表所示,每一格表示对应于甲、乙的1个策略组合的一个报酬组合,每格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甲的报酬,第二个数字表示乙的报酬。

报酬矩阵

表中,显然(合作、合作)的策略组合要优于(不合作、不合作)的策略组合。这表明甲、乙两个寡头厂商勾结起来,达成合作协议,共同谋求总报酬最大化,就可以避免由于双方都采取不合作策略和相互竞争所造成的两败俱伤的局面。正因为如此,实际上,在寡头市场上,厂商之间经常会达成协议,成立合作性质的卡特尔组织,共谋卡特尔组织的整体利益最大化,且每个成员也均得到一定的好处。

然而,在(合作、合作)策略组合的前提下,如果有一方坚持合作策略,而另一方偷偷地采取不合作策略,则对于偷偷采取不合作策略的参与者来说,(合作、不合作)或(不合作、合作)的策略组合,要优于(合作、合作)的策略组合。这意味着在寡头市场上厂商们在达成合作协议以后,每一个寡头都有强烈的利己动机去偷偷地背离协议,以获得自身的更大的利益。因此,价格战难以避免,两个寡头厂商都期望通过降价来占领市场份额,博弈的最终的结果是卡特尔组织难以维持,两者都会选择不合作。两个寡头厂商都是从个人理性出发,不合作能够得到更大的支付,最后使集体理性不能实现。

5. 如何从要素供给原则推导要素供给曲线?

【答案】从要素供给原则推导要素供给曲线的方法如下:

(1)根据要素供给原则

资源数量l 。

可以看出,给定一个要素价格W ,可以得到一个最优的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