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公元前110年,西汉政府在全国推行均输法。据《史记·平准书·集解》:均输,“谓诸当所输于官者,皆令输其土地所饶,平其所在时价。官更于他处卖之,输者既便,而官有利。”这表明西汉政府推行均输法()

A . A.保护了小农经济
B . B.打击了豪商大贾
C . C.增加了政府收入
D . D.稳定了市场秩序

汉代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在省吃俭用的情况下,“三年耕,才有一年之蓄”。同时据记载,汉代实行全国皆兵,男子20岁成丁,可以独立耕种和服役,但要到23岁才开始服兵役,期限一年。这反映了汉代() A.生产力水平低下。 B.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C.边疆不稳战事频繁。 D.制度蕴含经济和道德的考量。 分体式变频空调器的节流装置选用的是() A、电子式膨胀阀。 B、毛细管。 C、热力内平衡式膨胀阀。 D、热力外平衡式膨胀阀。 宋太宗曾“诏江南、两浙、荆湖、岭南、福建诸州长吏,劝民益种五谷,民乏粟、麦、黍、豆种者,于淮北州郡给之;江北诸州,亦令就水广种粳稻,并免其租”。宋统治者的这种做法() A.促进了南北作物品种的交流。 B.体现了政府以发展农业抑制商业的举措。 C.标志着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D.反映出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江南地区。 分子筛的活化温度不超过() A、200℃。 B、450℃。 C、600℃。 D、800℃。 有人研究宋朝的人口问题,发现两种结论不同的真实史料。据第一种史料,宋朝时,全国平均每户最多只有2.65口人,最少时只有1.4口人。第二种史料,宋朝时,全国平均每户都在五口人以上。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应是() A.两种史料相互矛盾,因此不足为凭。 B.前者是因为地方要向中央政府申请救灾。 C.前者史料是凭空捏造的,后者属实。 D.前者是为交税需要,后者是为申请救灾。 公元前110年,西汉政府在全国推行均输法。据《史记·平准书·集解》:均输,“谓诸当所输于官者,皆令输其土地所饶,平其所在时价。官更于他处卖之,输者既便,而官有利。”这表明西汉政府推行均输法()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