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841汉语言文学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搜神记》

【答案】《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干宝是东晋的史学家、文学家。《搜神记》的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它是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多篇,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搜神记》所叙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不少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杂糅佛道。文章设想奇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2. 临川四梦

【答案】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因作家是江西临川人,且四部作品皆以梦境来展开故事情节,故此得名; 或以作者书斋名合称“玉茗堂四梦”。从题材内容上看,前两个是儿女风情戏,这里女性是占主体地位的,主要基点是对人物发自内心的肯定,充满热情的赞颂,时刻高举真情、至情的旗帜,艳丽多姿; 后两个是政治问题,这里男子则占主要和绝对的位置,基点则在于对主要人物及其所处环境的整体否定,还把仙佛两家的出世理想与终极权威联系了起来,尖锐深刻。从戏曲文学及舞台演出剧本的角度而言,“临川四梦”的地位突出,其艺术造诣之高,对人生处境探索之深,对角色内心刻画之细,可说在中国昆剧传统中无与伦比。将“四梦”作比较,各有千秋,但当属《牡丹亭》在艺术上成就最高。

3. 《楚辞·九歌》

【答案】《九歌》是在楚国民间祭神歌曲的基础上创作的一组抒情诗,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在内容上,《九歌》受到楚国民间宗教巫术文化的影响,均是借神灵以抒情,多有恋情的描写。在艺术上,尤其善于把景物的描写、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与人物的思想情感的抒发完美地融为一体,创造出十分优美的艺术境界。《九歌》的语言清丽优美、生动自然,且极具抒情性,又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唯有《国荡》刚劲悲壮的风格不同于它篇。

4. 以诗为词

【答案】以诗为词是宋人对苏轼词艺术特色的概括。“以诗为词”大抵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突破传统词的“艳情”藩篱,以诗的题材为词的体裁,“无事不可言,无意不可入”; 二是突破传统词的表现形式,如语言、声律、手法等,以诗的形式为词的形式,表现出传统词所没有的豪放风貌。囿于传统,宋人对“以诗为词”多持否定态度,认为词“别是一家”,谓其“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总的来说,“以诗为词”极大地增强了词的活力。

5. 《赠白马王彪》

【答案】《赠白马王彪》是曹植于黄初四年创作的一首抒情长诗。其时,曹植、曹彪、曹彰弟兄三人一同进京朝见曹丕。结果,任城王曹彰在京莫名地死去,曹植、曹彪一同回归封地。他二人本可同行结伴,但遭到监国使者的阻拦,曹植悲愤难当,写下这首八十余行的长诗,赠给他的异母弟白马王曹彪。此诗最早见于西晋初年陈寿所撰《三国志·陈思王植传》。

6. 文道一贯

【答案】文道一贯是朱熹倡导的文学观点。他强调文道统一,认为道是文的根本,文是道的枝叶,二者可、能分开,反对“文以贯道”。主张人们只要修道明理而力行不倦,文便能随道的产生而产生,好的文章便是文道合一的产物。他强调道外无物,也就是强调道外无文。他坚决反对道自道、文自文的看法。

二、简答题

7. 简述《汉书》的文章风格。

【答案】(1)《汉书》简介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其又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单独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以史料丰富、闻见博洽著称,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2)《汉书》的文章风格

①典雅醇正

《汉书》重于《尔雅》之文,多收录各种经术文章和辞赋,倾向于文献的保存,崇尚辞藻,语言典雅纯正。

②谨严整饬

《汉书》的行文以结构谨严工练,工整细致见长,组织严密,颇具雍雅之风。

③古奥缜密

《汉书》的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古字古词,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中国纪史的方式自《汉书》以后,历代都仿照它的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

④博赡弘丽

《汉书》以史料丰富、闻见博洽著称,“整齐一代之书,文赡事详,要非后世史官所能及”。受汉赋影响,语言倾向排偶骈俪,形成博赡弘丽的文风。

⑤凝练简净

《汉书》好用古字,不喜铺叙,造成词少而意丰的文章风格。总体呈现出凝练简净的文章风格。

《汉书》整齐一代史籍,包举一代史实,发凡起例,断代为史,遂为后代史学“不祧之宗”。它开创了我国断代纪传表志体史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占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口语化的《史记》相比,《汉书》的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占字占词,遣词造句典雅远奥。奠定了修正史的编例,中国纪史的方式自《汉书》以后,历代都仿照它的体例。

8. 简述庄子散文风格特点。

【答案】庄子散文风格特点主要表现为:

(1)以寓言为思想,寓哲理于形象

《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许多篇目都是以寓言为文章的主干,大量运用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如《逍遥游》前半部分,不惜笔墨,用大量寓言、重言铺张渲染,从酮鹏展翅到列了御风而行的内容,并非作品的主旨,而“至人无己,圣人无功,神人无名”这个题句,却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庄子》的说理不以逻辑推理为主,而是表现出形象恢诡的论辩风格。在论辩过程中,往往又表现出作者精辟的思辨能力。《庄子》的论辩,与其说读者是被其逻辑推理所征服,不如说是被奇诡的艺术境界、充沛的情感所感染。如《逍遥游》末,庄子在寓言中再套寓言,以“不龟手之药”,说明“所用之异”,无用即为有用。

(2)意出尘外的想象和深远奇妙的意境和谐统一

《庄子》中的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庄子》的想象虚构,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恢诡橘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如《逍遥游》中北溟之鱼,化而为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诡奇的想象,是为了表达其哲学思想。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是《庄子》的主要特征。

(3)多种修辞手法的妙用使文章具有文辞之美

《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悠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清人方东树说:“大约太白诗与庄子文同妙,意接而词不接,发想无端,如天上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形。”庄子的句式错综复杂,富于变化,喜用极端之词,奇崛之语,有意追求尖新奇特。如《齐物论》写大风,既有赋的铺陈,又有诗的节奏。

9. 苏轼、黄庭坚诗歌对比。

【答案】在苏轼周围的作家群中,黄庭坚的诗歌成就最为突出,他最终与苏轼齐名,二人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