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611西方哲学史之西方哲学简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康德的范畴

【答案】康德的范畴是指知性的先天认识形式,是对直观的综合给出的统一概念。康德认为知性表现在判断之中,范畴产生于判断的行为。他根据传统逻辑建立了由量、质、关系和样式四组十二个判断形式所组成的判断表,并对应地建立了范畴表:①量:单一性,复多性,总体性; ②质:实在性,否定性,限制性; ③关系:实体与偶性,原因与结果,交互性; ④样式:可能性与不可能性,存在性与非存在性,必然性与偶然性。在每一类范畴中,前两个相互对立,第三个则是它们的统

一。这十二个范畴共同形成了思维的基本法则。

2. 康德的图式

【答案】康德的图式是连接范畴和经验的中介,他的图式论是为了克服范畴论的困难。在运用范畴概念于经验的判断时,图式是重要的一步。虽然范畴没有经验来源,但每个范畴有其经验的对等物即图式,使其运用成为可能。概念的图式不是意象,而是产生意象的规则。每个图式都是时间的先验规定,所以图式只是加了时间条件的范畴本身。因而它一方面与范畴同质,具有普遍和先天性; 另一方面与现象同质,因为它包括想象力、时间和表象杂多。图式由于这种特性成为概念和直观的中介,才产生判断。只有借助于图式,概念才能够被应用于现象,没有图式,概念就没有意义。

3. 洛克的观念

【答案】洛克的观念是指我们通过感官感知事物时、或者在反省中以内省方式意识到我们自己的感觉和思想时,直接意识到的东西,一也就是说观念是理智中的感觉事项或内省事项的摹本。在洛克看来,观念是思想或感觉经验的内容,是我们所具有的关十某个对象的思想。也可以说,观念是记忆和想象的对象。洛克将观念分为两种:①简单观念,它是不能进一步分解为组成部分的观念,包括我们关于红色、痛苦和点的观念; ②复杂观念,它是由简单观念组合而成的观念,包括抽象的观念、普遍的观念、共相和某些反省观念。

4. 认识你自己

【答案】“认识你自己”是德尔菲神庙的铭句,后被苏格拉底用来号召人们“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认为不研究这些人事问题而猜测天上的事物是不务正业,所以他要求人们首先研究人自身,通过审视人自身的心灵的途径研究自然。他认为人的心灵内部已经包含着一些与世界本原相

符合的原则,主张首先在心灵中寻找这些内在原则,然后再依照这些原则规定外部世界。苏格拉底把人看作是理性的思维主体,“认识你自己”要求人们去发现人的共同的和普遍的本质。

二、简答题

5. 四因说。

【答案】“四因说”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关于实体存在的原因的著名学说。

(1)前提亚里士多德认为从客观事物中为实体概念找到它的具体根据是必要的。不仅要说明实体是什么,而且要说明实体为什么是实体。因此他提出“四因”—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以说明实体产生的原因。

(2)内容

①质料作为实体的“载体”是最基本的实体,但作为最基本的实体必然具有其独特的形式,即质料和形式都是实体。形式相比于质料更是实体,因为是形式把没有确定形状的质料聚集在一起,构成一个有定形的实体,所以真正的实体是形式。

②形式与质料是相对的。对于低一级的事物是形式的东西,对于高一级的事物则是质料。整个宇宙形成一个从质料到形式交替上升的统一序列,高一级事物不仅构成低一级事物的形式,而且也是推动或吸引低一级事物向自己发展和上升的动力和目的。这个序列的最下端就是没有任何形式的“纯质料”,它相当于“非存在”; 序列的最顶端是不再构成质料的“纯形式”或“形式的形式”。这个“纯形式”是一切事物追求的终极目的,也是推动一切事物向其发展运动的“第一推动者”,它自身不动而推动万物,因此是“不动的推动者”,又称为“神”。

③形式和质料的结合方式,亚里士多德诉之于目的论。自然本身同人工物一样,也含有目的因。在由自然产生的事物中,这目的就表现为质料对形式的追求、趋向,但不是质料主动追求,而是形式给质料赋形,使自己在质料中实现出来。因此对于自然产生的东西,形式就是目的,质料是被动的可能性,形式是主动的现实性。形式不是抽象僵化的形式,而是能动的活动。

(3)关系

①在人造物中,“四因”彼此区别。

②在自然物中,动力因和目的因都是形式因,三者合一。“四因”就只有形式因与质料因这两个最基本的原因。形式因规定事物的本质,包含着事物发展的动力和目的,是积极的、能动的和决定性的因素; 质料因是消极的、被动的和被决定的因素。

6. 简述亚里士多德对位移运动的分析。

【答案】亚里士多德将运动分为三类:性质的、数量的和位置的,其中位置的运动就是位移运动。

(1)位移运动的原因

①事物的自然属性规定了其自然位置。

他认为,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自然位置。自然位置是适合一事物自身本性的位置,而不是本

身无上下左右之分的几何空间。在他看来,上下左右之分是由事物的自然属性所规定的不同位置。

②事物受到外力的推动发生移动。

当每一事物都占据各自的自然位置时,不会发生移动。当一事物受到外力的推动、被迫离开自然位置,进入另一事物的位置时,移动才会发生。被挤出的事物又需要进入第三个事物的位置,因此连锁移动。在移动中,事物彼此交换位置,一事物从一个位置中移动出去,另一事物随即移动进来。每一事物都不会丧失位置,每一位置都不会不被一个事物所占据。

③移动的原因

最初的移动虽然是由外力造成的,但处于移动之中的事物内部也有朝向各自的自然位置移动的力量。只有当外力大于内在自然力的时候,事物才会背离自己的自然位置而运动。因此,他认为直线运动是不可能匀速的,事物在朝向自己的自然位置移动时做加速运动,它们在背离自己的自然位置时做减速运动。

(2)位移运动的分类

①直线运动

如果直线运动是连续的,那么它势必在永恒的时间里无限延伸,宇宙的体积将变得无限大,根据无限大体积是不可能的,他否认了存在连续的直线运动。

②圆周运动

他认为只有圆周运动可以在有限的区域内做永恒的、连续的运动,且圆周运动是平面运动,圆周上没有上下之分,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不会朝向或偏离自己的自然位置。因此,圆周运动是匀速运动。根据上述理由,他认为圆周运动比直线运动更加完善。

(3)位移运动观的重要推论

①循环运动

宇宙整体的位置是球形。因为宇宙中事物交换位置而产生的位移必定是一个循环运动,即最初开始移动的事物所遗留的位置必定要被最后开始移动的事物所占据,这样才不会出现没有位置的事物或没有事物的位置这样荒谬的结果;

②宇宙无虚空

宇宙没有虚空,因为他说不存在无事物的位置。

7. 简述亚里士多德关于灵魂的理性认识的观点。

【答案】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智是理性灵魂的特殊功能、活动和内容,是人类灵魂除去动物灵魂所执行的那些功能之后的核心特征。

(1)理智的性质

他认为理智是一种主动的能力,即理智活动的原因在理智自身,不在外部事物的作用。因此,人只能在感觉对象呈现时才能感觉。感觉的对象是可感形式,理智的对象是可知形式。

(2)理智与可知形式

理智是形式的形式,感觉是可感事物的形式。只有可感的、有形的物体才能独立地存在,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