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潍坊医学院心理学系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选择题
1. 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的知识属于( )。
A. 描述性知识
B. 陈述性知识
C. 程序性知识
D. 条件性知识。
【考点】知识的分类。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对知识的类别的考查。根据知识的表述内容,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一般可通过言语来进行清楚的描述,也称描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则是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梅耶在安德森的基础上,将陈述性知识称为语义知识,并将程序性知识分为两类:用于具体情境的“程序性知识”和有关学习、记忆、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的条件性知识,后者用来确定何时为何要应用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解决的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的问题,例如,阅读时,条件性知识决定我们何时需要详细阅读某一段落或者跳过。条件性知识与陈述性、程序性知识密切相关。条件性知识实质是“有关……的知识”,同时属于在程序性知识当中。
2. 个体心理的发生与发展,必须以生理发育、变化、成熟为物质基础,即个体生理的发展变化,例对,人脑机能的生长、发育和成熟,是心理发展的( )。
A. 前提
B. 重要条件
C. 主导条件
D. 生理基础
【答案】D
3. 在社会规范学习过程中,个体不仅在行为上遵守社会规范,而且在一定程度卜意识到规范的必要性和规范对个人的价值。此时其社会规范学习处于( )。
A 服从水平
B. 依从水平
C. 认同水平
D. 内化水平
【答案】选C 。
【解析】依从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接受水平,一般是指行为主体对别人或团体提出的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的认识和情绪时,既不违背,也不反抗,仍然遵照执行的一种遵从现象。依从现象有从众和服从两种表现。服从是指主体对于某种行为本身的必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时,由于某种权威的命令或现实的压力,仍然遵从这种行为要求的现象。认同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接受水平,一般是指行为主体在认识、情感上与行为上对规范趋于一致,从而产生自愿对规范的遵从现象。社会规范内化表现为主体的规范行为的动机是以规范本身的价值信念为基础,其规范行为是由社会规范的价值信念所驱动的。因此,答案选C 。
4. 柯尔伯格研究品德发展的方法是( )
A. 对偶故事法
B. 道德两难故事法
C. 角色扮演法
D. 诱导法
【答案】B
5. “互惠道德”一般在( )出现。
A.6~7岁
B.10岁以前
C.10岁以后
D.12岁以后
【答案】C
6. 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产生的影响是( )。
A. 非特殊成分迁移
B. 特殊成分迁移
C. 正迁移
D. 负迁移
【答案】A
7. 柯尔伯格认为,进入( )阶段的个体,在进行道德评价时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于一个“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并尽量按这种要求大展开思路。
A 朴素的利己主义的定向
B. 秩序和法规定向
C. 社会习俗的定向
D. 社会契约的定向
【答案】C
8. 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了模型由加工系统、( )和期望系统组成。
A. 操作系统
B. 执行控制系统
D. 预期系统
D. 反馈系统
【答案】B
9. 标志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代表著作及教育家是( )。
A. 桑代克及其著作《教育心理学》
B. 夸美纽斯及其《大教学论》
C. 斯金纳及其《程序教学》
D. 布鲁纳及其《教育过程》
【答案】A
10.小李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后来要让他认识到“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是( )。
A. 并列结合学习
B. 类属学习
C. 归纳学习
D. 上位学习
【答案】B
二、简答题
11.学习的统觉团形成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它对后来学习理论的发展有何影响?
【答案】(1)学习的统觉形成说是赫尔巴特在洛克的“心灵白板”论的基础上,在裴斯塔洛齐的“教育心理学化”思想的直接影响下系统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
①依据统觉学说,教学上应把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合起来,通过统觉过程把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才能进入学生的意识领域,从而为学生所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观念越多样,观念体系越广泛,新旧知识的结合就越紧密,知识就掌握得越好。
②学习和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统觉过程,就是一个统觉团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具体包括四个阶段:
a. 明了阶段,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观念,为新旧观念结合作准备;
b. 联合阶段,通过统觉的作用把观念综合起来,使个别的观念形成一般的观念团;
c. 系统阶段,经过联合的阶段后,观念团之间还必须在更大的范围内联合,使之系统化;
d. 方法阶段,主要任务是学生应通过实际的练习,把系统化的观念与知识应用到“个别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