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安徽工业大学思政部80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两个务必”

【答案】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据此,他提出了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胜利面前,毛泽东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为全党和全国人民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警示。

2. 社会主义的本质

【答案】,社会主义的本质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概括,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另一方面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这一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了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

3. 实事求是

【答案】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地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4. 毛泽东思想

【答案】毛泽东思想是指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并形成适合中国情况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5. 四项基本原则

【答案】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邓小平在讲话中提出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即:

(1)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2)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3)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4)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四项基本原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之一,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

二、简答题

6. 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答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主要从以下几个力一面进行理解:

(1)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我们党领导人民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就是要组织和支持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利益的广泛性和实现人民利益的复杂性、艰巨性,必然要求有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坚强的政治核心。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凝聚起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也就无从谈起。邓小平早就指出:“我们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国家的统一,都要靠党的领导。” 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健全民主和法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发扬人民民主,又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有效途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集中反映在党与国家以及人民群众关系的具体形式上。党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才能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 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保障自己当家作主的各项民主权利,这是依法治国的实质。党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宪法和各项法律,又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法办事,保证法律的实施,从而使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2)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必须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卞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是什么?

【答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有:

(1)社会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2)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美好社会状态的一种描绘,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一般地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对于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党明确提出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具备许多有利条件: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证; ②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己经具各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为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提供更充分的物质保证;

③在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为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④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这些又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保证。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三、论述题

8. 试论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答案】(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选择什么样的革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同答的重大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就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的历史意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它独创性地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的现实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启示我们在进行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具体实际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