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823西方社会学史之外国社会学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纯粹社会学
【答案】纯粹社会学,即“概念论”,需要经验的证实与校正,它必须不断重新修正其概念,检验并核实其演绎。它会不断地想到经验,认为被批判地纯化了的经验是所有实际认识的唯一源泉。滕尼斯的纯粹社会学主要包括对“公社”和“社会”的展开研究,即在“公社”和“社会”两种基本类型基础巨,对社会本质、社会价值、社会规范、社会相关物的研究。
2. 集体意识
【答案】集体意识是杜尔克姆提出来的,集体意识是指成员平均共有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强调社会共识对整合的重要性,集体意识尽管只能依赖个人意识而存在,但它又不同于个人意识,它弥漫于整个社会空间,是社会的精神象征,既有自己的特性,又有自己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模式,是机械团结的精神基础。这一定义强调社会共识对整合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里,集体意识表现为抽象价值层次上的一致,即由更一般、更模糊的思维、价值和J 清感所构成。
3. 社会冲突论
【答案】社会冲突理论在美国是作为对结构功能理论的反思和对立物提出来的,该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后一段时期里流行于美国和个别西欧国家。社会冲突论指出社会冲突和变迁是社会的常态,不应将之视为社会的病态,并且强调社会冲突对于社会巩固和发展的积极作用,是社会思潮中激进派别的代表。代表人物有米尔斯、科塞和达伦多夫等。
4. 吸引与竟争
【答案】社会交换始于“社会吸引”。当行动者互相发现对方拥有自己所需的社会资源,而义确信对方愿意提供这种资源时,他们之间就产生了相互吸引。相互吸引是刺激人们进行交换的前提条件。
有了社会吸引,同时各个行动者又都遵守互惠规范,愿意为自己的所得提供回报,这时人们就组成了互动群体,社会交换过程也真正开始了。
社会交换是通过竞争得以实现的。在交换关系中各方都尽力显示自己的报酬能力,以吸引其他人同自己交换。每个交换者都试图在竞争中占取有利的交换地位,顺利地实现交换过程。但由于人们拥有的资源在种类上、稀有程度上、质量上及数量上的不均衡,竞争的结局必然是:占有资源优势的人能够顺利地实现交换过程,成为优胜者,而那些缺乏有效资源的人则未能按照自己的
期望得到公平的回报,成为失败者。
5. 理论综合
【答案】多种综合并存:关注宏观与微观的综合:综合多采用对传统理论的重构:广泛借鉴其他学科的思想。
二、简答题
6. 简述布劳对“权力一一依赖”关系的分析。
【答案】布劳是社会交换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着重分析的不是人际关系,而是社会结构,因此,布劳的交换理论又被称为“结构交换理论”。在布劳对微观社会结构中的社会交换的分析中,重点阐述了其关于“权力一一依赖”关系的分析。
(1)布劳指出,一个人对其他人的权力依赖于向他们提供的服务。这并不意味着某些人的高级权力在道义上受到了辩护或由他们所作的服务做出了说明。权力方面的巨大差别在没有服务方面的相应差别的情况下发生。根据社会条件,服务的供应者可能受到一份对他们的投入的不公平的回报或一份过量的回报。充分的权力使个体能够垄断资源并继续向其他人提供某些利益。因而,使其他人为这些“利益”而依赖十他们的权力,不能被看作因供应服务而应得的报酬,或一种为产生它们所必需的诱因。权力的这种自我永存的成分在整个社会的阶级结构中要比小群体的地位分化中更加明显,不考虑这种因素是严重地缺少社会分层的功能观念。拥有权力者与被使用权力的人民之间存在冲突。因此,只有合法的权力才能获得心甘情愿的服从,合法的权力就是权威。
(2)权力合法化的六种渠道
①依靠下级集体所承认与实行的共同规范,这些共同规范强制它的个体成员遵从上级的命令; ②依靠下级的社会赞同; ③依靠社会化; ④走出领导的“两难困境”,获得权力的过程和获得社会赞同的过程是矛盾的,必须消除这种矛盾; ⑤领导与追随者的期望; ⑥提供补偿。
布劳认为,温和地使用并对追随者的服从给予丰富的利益进行报答的权力,可以诱导出使权力合法化的社会赞同; 权力的剥削性与压迫性使用,则会激起社会困难并在极端情况下引起强烈的敌视情绪和报复欲望。
(3)布劳指出,社会的微观结构起源于个体由于期待社会报酬而发生的交换。个体间的交换开始于社会吸引,社会吸引是指与别人交往的倾向性。如果一个人期望与别人的交往会带来报酬,不论这些报酬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那么他就会受到能提供报酬的人的吸引。而要使对方承认自己,愿意与之交往,就必须向对方证明自己也是一个有吸引力的人,力争给对方留下印象,表明如果与之交往,对力也能从中得到报酬。假如他成功了,对方接受了他,交往就随之发生。一旦双方都从这种交往中得到了期望的报酬,相互的利益就会加强相互的吸引,当不断地吸引使双方建立了能使他们的社会交往稳定化的共同纽带时,某个群体就形成了。对于一个新形成的群体或群体新成员来讲,最初的竞争是时间,即别人愿意把时间花在与他的交往上,然后才转向争取肯定的评价,社会支援、尊敬和服从。
(4)随着竞争的发展,人与人之间开始出现地位分化,一些人处在吸引他人、被人尊敬的地位,另一些人处在被人吸引、表示尊敬的地位。这时,交换关系和普通关系不再同一,那些处在被人尊敬的地位上的人继续为权力或领导地位竞争,而那些表示尊敬的人失去了竞争机会,不得不以尊敬来换取别人提供的报酬。互惠是交换固有的特性。当一个人能向对方提供某种必需的、其他地方又无法得到的报酬,同时还小依赖于对方的回报时,他就可能获得权力,因为对方在仅靠表示敬意已不再能诱使对方提供报酬时,不得不向对方表示服从,最终导致一个权力分层的体系,也即形成了一种“权力一一依赖”关系体系。
7. 霍曼斯怎样用经济学的理性选择方法研究交换行为? 如何评价?
【答案】(1)霍曼斯用经济学的理性选择方法研究交换行为方式如下:
①成本和报酬是霍曼斯从古典经济学引来的两个概念,它们成为解释社会交换形式最基本的范畴。
a. 成本指人们在社会交换行为中为获得某种利益,或为实现某种日的而预先做出的支付。报酬是付出一定成本之后而得到的回报。像成本支付一样,获得的报酬既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利益,也可以是声誉上的赞同,还可以是情感上的体验;
b. 在社会交换行为中,每个人都试图以较小的成本获得较大的报酬。这就意味着人们在交换行为中支付成本和获取报酬都是有预期性的。并且为了达到最佳值,实现预期目标,人们又都要做出一定程度的选择,即通过某种途径、手段和方式来实现低成本、高报酬的预期目标。
②霍曼斯用成本与报酬来讨论群体凝聚力问题。
a. 如果成员在群体活动中所获得的报酬,小于成员个人独立活动所能获得的报酬,那么群体凝聚力将减弱:
b. 如果成员在群体中活动所获报酬大于他个人独立活动所能获得的报酬,或者在群体活动中所获报酬的成本小十他个人活动获同样报酬的成本,那么群体凝聚力将增强;
降低成本且增加报酬,甚至可以维持在某些方面对立的人们之间的交换行为。
③霍曼斯用成本与报酬的关系来解释社会交换权力的形成。
a. 在社会交换行为中,如果一个人在交换中付出的成本大于对方,而获得的报酬却小于对方,那么他在交换中将获得支配对方和控制交换行为的权力。霍曼斯称之为“利益最小原则”,即在社会交换行为中,谁获得的利益最小,谁就能获得控制交换的权力。
b. 霍曼斯用来解释获得交换权力的另一个原则是:“稀有资源原则”。在他看来,如果一个人在交换行为中提供给其他人的东西是很难得的资源,他就能获得较高的交换权力,尤其在他提供的资源具有普遍性的需求时,他获得的交换权力就更大。
(2)评价
①优点
a. 霍曼斯借用经济学、人类学以及心理学成果试图进行微观分析,‘改帕森斯、默顿等人宏观分析社会结构的传统。他从个体需要、心理动机叩人的理性出发得出社会交换的实质其实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