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刘汉玉
摘要 当前的中学英语教学始终强调要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上得到全面发展,同时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各种英语水平测试也无一例外地将听力理解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听”作为这“基础中的基础”并没有引起广大中学生和中学英语教师的足够重视。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只关注如何提高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语言知识,而教师即便开展了专门的听力教学,也仅仅将听力理解视为一个信息的被动接收过程,把学生纯粹当作是一种只能接受信息的“收音机”(Anderson & Lynch,1988)。事实上,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早已表明,听力理解远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是一个简单接收声学信号,逐字听辨的被动过程,而是一种信息解码的过程,是意义再构建的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听者的背景知识即图式与听力理解的过程紧密相关。那么,在图式理论的指导下如何才能有效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呢?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听力理解的过程,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因素以及图式对于听力理解的作用。
为此,本论文共分为五个章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不同方面说明图式知识对于学生听力理解水平的影响:
第一部分从当前中学的英语教学实际情况出发,阐述本次实验研究的重要意义,说明研究的目的及论文的基本框架结构。本次研究旨在向广大的中学英语教师及中学生传播图式理论的有关信息,使其认识到图式知识在英语听力理解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力图探讨出一个更加有效的听力教学模式。
第二部分阐述了本次研究的理论基础。笔者首先从听力理解的概念入手,提出听力理解所涉及的两种相关知识(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指出听力理解并非是完全消极、被动的,而是一个双边互动的、创造性的信息传播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众多因素影响着学生的听力理解程度。内在的因素如:学生原有的语音、语法及词汇等语言知识、所采用的听力策略以及学生的各种情感因素;外在因素主要源于两个方面:听力材料的特点及听力任务。接下来笔者引入图式的概念及图式理论的主要内容,概述图式理论中的三种信息处理方式;最后将图式理论与听力理解相结合,指出图式知识在听力理解过程中所发挥的指导、预测和推理的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为图式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实验。阐述本次实验的目的、介绍实验对象、说明实验过程所采用的方法及实验结果,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将图式理论应用于当前英语听力教学的一些可行措施。
第四部分对收集来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通过五个月的实验教学,实验班的听力理解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证明了图式理论应用于高中听力教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第五部分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讨论指出本次实验研究的局限性(如样本不够大,实验期不够长)及图式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一些局限性。
本次研究力图通过为期五个月(2006年2月初——2006年6月底)的听力教学实验回答以下问题: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听力教学是否有助于高中学生听力理解水平的提高和听力策略的形成?如果是,那么对于语言水平不同的学生而言,哪一水平的学生获益较大?
本次实验研究的受试为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原高一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共计105人,其中高一年级三班为实验班,高一年级四班为对照班,在实验班内以图式理论为指导,开展听力教学活动;在对照班内进行常规形式的听力教学。实验数据主要来源于受试学生实验前和实验后两次听力测试的成绩。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本次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图式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听力教学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2)图式理论的应用有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并运用适当的听力策略去完成听力理解任务;(3)采用图式理论指导下的新的教学策略后,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听力理解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水平较差的学生提高不明显。
关键词:图式;图式理论;听力理解;听力教学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