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865农业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有哪些联系与区别?
【答案】(1)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联系
①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
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往往易于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比较优势要通过竞争优势才能体现。并非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就不可能形成和保持国际竟争优势。
②发挥比较优势是实现竞争优势的最佳途径
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社会经济福利越大,因此有效地配置资源,使社会各种资源获得最大限度地利用是国民收入最大化的充分条件。
(2)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区别
①比较优势理论解决资源优化配置问题; 竟争优势理论研究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问题。 ②比较优势理论的市场条件是完全竞争市场,比较优势是价格竞争; 竞争优势理论的市场条件是不完全竞争市场,价格竞争优势不但来源于比较优势,还可能来自于规模经济、产品差异等因素。
③比较优势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是国家间产业分工与产业互补的合理性; 竞争优势理论研究对象是国家间产业冲突和产业替代的因果关系。
④比较优势理论的优势来源没有考虑科学技术进步、国内市场需求、政府行为等的作用; 竞争优势理论的优势来源是一国某一特定产业或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取决于四个基本因素和两个辅助因素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⑤比较优势理论的用影子价格衡量,指标有:国内资源成本系数、显示性比较优势和劳动密集指数等; 竞争优势理论的用市价衡量,指标有:市场占有率(国际市场占有率、进口国市场占有率、本国国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
⑥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更为广泛。
从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区别的分析可知:拥有比较优势并小等于拥有竞争优势。比较优势是一种潜在的优势,往往表现为某一要素享赋相对丰富,而使其在国际分工中扮演着某种特定的角色。但竞争优势是一种实际显现的竞争能力,是生产力各构成要素综合协调的结果。
2. 试比较分析农贸市场与超级市场在经销农产品上的优劣势和发展趋势。
【答案】农贸市场全称是农产品集市贸易市场。农贸市场的发展,为搞活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发挥了重要作用。
优势:
(1)生鲜农产品的销售以个体经营为主,农贸市场为大量的个体零售商贩和消费者提供交易平台;
(2)个体零售商贩主要由当地的个体经营者、来自农村的农民和城市的下岗工人构成,他们经营生鲜农产品货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自产自销,二是批发市场;
(3)一般而言,小城镇和乡村农贸市场上农民自产自销的比例大,大中城市农贸市场的农产品大多是从批发市场进货;
(4)农贸市场作为农产品流通的一个末端,满足了广大居民传统购物习惯的特点,目前仍然在广大农村和小城镇大量存在,是农产品零售市场的主要形式。
劣势:在大中城市,随着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购物习惯发生变化,农贸市场在购物环境、卫生条件和商品质量等方面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现代生活需要。
发展趋势:逐渐开始被新型零售业态的代表一一超市所取代。
超级市场是大规模、低成本、低毛利、消费者自我服务的零售经营方式,主要经营食品、清洁品及家庭其他日常用品,品种齐全,特别适合购买频繁、用量大的易耗类消费品。其本质特征是连锁经营。而连锁经营又有正规连锁、特许连锁和自愿连锁之分。
正规连锁的优势:有较强大的议价能力、获取批发功能和多铺店销售的效率,可以利用传媒,便于计算统计,有明确的管理和长期规划。劣势:缺乏灵活性,需要较高的投资,限制了个人的独立性。
特许连锁的优势:投资少、扩张快。劣势:可降低风险、减少失败率。
自愿连锁的优势:灵活性强,各店自主权大,主动性高。劣势:统一性差,决策迟缓。
超级市场的发展趋势: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大规模化的连锁经营相对接,构建农产品配送中心,创建农产品品牌或名牌,以及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与安全体系。
二、思考题
3. 何谓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 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有哪些类型? 试用图和公式来表示。
【答案】(1)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的概念
农产品供给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即指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
其大小用供给弹性系数来表示,公式为:
式中:Es 为供给弹性系数; Q 为供给量; △Q 为供给变化量; P 为价格; △P 为价格变化量。
理论上,Es 通常为正值。实际上,山于农产品生产及农产品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农产品供给弹性有时为正,有时为负。从长期看,农产品的供给弹性系数都为正值。
(2)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的种类
供给弹性的大小,如表所示,可分成五类:
表供给弹性的种类
农产品供给弹性类型如图所示。
图农产品供给弹性类型
4. 何谓农产品需求规律、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答案】(1)需求规律的基本内容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产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化,即农产品需求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2)替代效应是指农产品消费者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某种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了,而效用相同的其他农产品的价格未变,那么,其他农产品的相对价格即下降了,消费者就要用其他农产品来替代这种农产品,从而会减少这种农产品的需求量。
(3)收入效应是指实际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使消费者增加这种农产品的购买量,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农产品。如果某种农产品的价格下降,而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并未变化,则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将增加,从而也将增加某种农产品的需求量。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