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高度概括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其精髓就是国家主权平等。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 过渡时期总路线

【答案】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3. “一化三改”

【答案】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 “二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答案】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要保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5. 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人民民主专政是指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的专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同我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斗争中的一个创造。

6. “三个有利于”标准

【答案】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二、辨析题

7.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新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超越。

【答案】正确。具体分析如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新三民主义具有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从新三民主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继承了新三民主义中的合理成分,三民主义革命中的新三民主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2)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新三民主义是两个不同的理论,是中国革命不同时期所形成的革命纲领。新民主主义理论并没有全盘吸收新三民主义,而是对其进行了超越式的发展。

①三民主义革命主要是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领导的革命运动,包括两个时期:旧三民主义革命时期与新三民主义革命时期,前者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后者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范畴。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从1919-1949年,就是以无产阶级通过自己的政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经济

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民主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是: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反帝反封建文化。这个革命,虽然客观上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但由于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因此它已经不是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在革命的

第一阶段,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在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后,立即转入社会主义革命,所以,它又是为社会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

(3)新民卞主义革命及其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1949年10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并于1956年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经验,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国际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在继承新三民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和极大的实践效果,是对新三民主义的超越。

8. 简评“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必然产生两极分化”。

【答案】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1)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样就可避免产生两极分化。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先富和共富是目标和手段,目的和途径的关系,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和捷径,最终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如果离开先富谈共富,在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下,只能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的贫穷; 如果离开共富谈先富,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所以,实行这个政策,要除了坚持只允许以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手段而先富起来,还要防止个人收入过于悬殊,在富裕程度差距上防止两极分化,注重公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因此,鼓励和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会必然地产生两极分化,反而在正确的引导下能够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9. 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以加快发展速度为中心。

【答案】这一论断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以效益为中心。速度、比例、效益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三个重要因素,其中经济效益处于核心的地位。它们是辩证的统一关系,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关系,但也会产生矛盾。

(1)速度是前提,只有经济发展了,财富增多了,比例协调了,才能取得经济效益; 比例是实现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 而经济效益是中心,没有效益的速度不但不会给人民带来任何好处,而且会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

(2)当三者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经济效益,必须始终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全部经济工作的中心,我们应当把经济发展的重点转移到调整结构,增加效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