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问题研究

关键词:阶层分化 和谐社会 影响 利益整合

  摘要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目标。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命题被首次明确地提出,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党面对新的历史进程做出的又一重要战略部署。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发生并正在发生着一系列深刻的变化:由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步转向现代的工业社会,由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推动了我国社会基本经济制度以及产业结构的相应调整,从而使原有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分化和重组。除了传统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内部发生分化以外,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也正在形成。
    社会阶层分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分工的必然产物,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一方面,社会阶层分化加大了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和流动,促进了人力资源在社会生产中的优化配置,加速了我国由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的转变,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另一方面,在社会阶层分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又严重地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这就需要加强党和政府调控力度,引导社会阶层在正常的轨道上合理分化,协调好社会各阶层间的利益矛盾,以充分发挥其在社会转型中的重大的积极效应,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通过分析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情况,来探讨其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并据此提出引导社会阶层合理分化,有效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矛盾等对策和建议,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同我国社会阶层分化与和谐社会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概述。在对阶级和阶层的内涵进行诠释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指导下分析我国社会的阶层状况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传统和谐社会和现代和谐社会内涵、特征的比较,得出我国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代的和谐社会。由此,为下一部分进一步的探究提供了理论前提和方法论指导。
    第二部分:从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出发,对我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历史进程、原因和特点进行了具体阐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政策、所有制结构、分配方式以及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变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我国原来传统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都发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分化和重组,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我国社会阶层分化具有速度快、覆盖面广、分化不均衡等特点。
    第三部分:结合目前我国阶层分化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探讨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的影响。一方面,社会阶层分化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但另一方面,如果对社会阶层分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又将会严重地阻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第四部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适度分化与适度整合的社会,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和政府就应该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运用制度性手段引导阶层合理分化;通过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利益补偿机制,畅通利益表达机制等方式,有效整合各阶层在分化中的利益矛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