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814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区域结构

【答案】区域结构是指一国范围内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状况与相互关系,它涉及经济增长要素的空间分布。

我国的区域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总体上看,呈现出东、中、西三大地区总体分布。各地区都有不同的特点:东部地区的经济和产业发展主要是依靠市场拉动,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中实现产业的更新换代; 中部地区具有“承东继西”的重要战略地位,但经济发展的弱势也较明显,不仅是资源潜力发挥和利用不够,即使在产业开发上,也缺乏合理化、高度化,产品加工度和附加值也不太高; 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其中两个问题至关重要:一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保护环境。

2. 商业利润

【答案】商业利润是指从事商品买卖所获得的利润。前资本主义社会里的商业资本常通过贱买贵卖,进行不等价交换,其利润主要来自小生产者所创造的剩余产品甚至部分必要产品,还通过和奴隶主、封建主进行商品买卖,从这些剥削者手里瓜分到一部分剩余产品。资本主义的商业利润是由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在量上等于平均利润,体现了商业资本家、产业资本家共同分配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关系。在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中,商业利润一般不低于平均利润。

3. 市场经济

【答案】市场经济是指社会经济资源主要由市场来进行配置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它对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作用具有有效性,可以促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市场竞争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又驱使商品生产者不断采用新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以降低商品生产的个别劳动时间,获取更多盈利,从而使社会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市场或市场机制对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又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一是具有盲目性,二是滞后性,三是具有浪费性。市场经济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市场经济的特征主要有:经济资源配置市场化,经济单位行为主体化,市场竞争平等化,商品价格市场化,市场体系完善化,市场管理和市场行为法制化。

4. 汇率

【答案】汇率是指两种不同货币间的兑换比率或外汇的买卖价格,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汇率有直接标价和间接标价两种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是指用本国货币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即把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作为固定单位折合本国货币的数量来表示汇率。这是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方一法。间接标价法是指用外国货币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即把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作为固定单位折合外国货币的数量来表示汇率。这种方法只有英国等少数国家使用。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是经济因素。其中主要包括:国际收支状况; 一国物价水平; 国际间利率的差距:一国的货币政策特别是利率政策:外汇储备状况:财政状况等等。

5. 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

【答案】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是指机器设备在其有效使用期内,由于技术的进步引起的资本价值的贬值。它与固定资本的使用价值是否磨损无关,因而又称精神磨损。造成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有以下两种原因:

(1)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效率提高,生产同类机器设备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使原来已经购置的该类机器设备贬值。

(2)由于科技创新的作用,市场上出现丁质量和功效更好的机器设备,使原有的机器设备的经济效能相对下降,从而导致原设备贬值。

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提高折旧率的办法,来减少固定资本无形损耗可能带来的损失。

6. 风险投资

【答案】风险投资是指风险资本的运营,是资本经营的一种特殊类型。它就是将资本投向蕴含高风险、高收益和高成长可能的中小型高技术企业或项目,并以一定方式介入该企业或项目的管理、运行,在取得成功后既获得资本的高额增殖又实现资本回收的投资行为。风险投资的特点是:

(1)投资对象是高技术、新兴产业的企业或项目;

(2)追求未来高额资本收益并主动承担高风险;

(3)在投资的同时也往往参与管理或提供辅导、咨询等服务;

(4)具有资本主动退出的要求和机制,一般是在投资成功并获高收益后回收资本,再转向其他风险投资项目。

风险投资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并且不会持续留存在某一企业。风险投资有助于高科技企业的成长,能够优化资本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并且完善市场机制,促进就业,有利于经济发展。

7. 利润率

【答案】利润率又称“资本利润率”、“资金利润率”,是指剩余价值或利润与全部预付资

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

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不变资本的节省; 原料价格的变动。利润率客观地反映了资本的增殖程度,它是商品经济社会考核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好坏和评价企业经济效益高低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它比利润量更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现实生产经营状况。

8. 资本循环

【答案】以产业资本循环为例,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从其最初的形态即货币资本的职能形态出发,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售卖等阶段,并相应变换资本的职能形态,然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的资本运动过程。资本循环过程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资本采取三种不同的职能形态。

第一阶段为购买阶段,用货币资本在市场上购买生产要素的过程。用公式表示为: (G 代表货币,W 代表商品)。在这一阶段,资本采取货币资本形态,其价值量不发生变化。

第二阶段为生产阶段,用购买到的生产要素生产出商品的过程。用公式表示为:W{W.(P-, 代表生产资料,W ´代表己经含有剩余价值的商品)。在这一阶段,资本采取生产资本形态,价值发生增殖。

第三阶段为销售阶段,把生产出来的商品出卖换回货币的过程。用公式表示为:W'-G' (G' 代表含有剩余价值的货币)。在这一阶段,资本采取商品资本形态,资本的价值量不发生变化,只是由商品形态变为货币形态。

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在时间上相互继起。产业资本的三种资本职能形式在循环中的并存及其相互继起,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并存是继起得以形成的前提,继起是并存得以维持的保证。所以,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一个循环的统一。

二、简答题

9. 谈谈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一般特征的理解。

【答案】(1)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展望和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可以概括为: ①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否定,社会主义具有比资本主义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优越性。但现实中的社会主义诞生十资本主义很不发达的国家,而社会主义一诞生,就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共存于同‘个世界之中。因此,社会主义只有解放生产力并以更快的速度来发展生产力,才能在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对比中展现出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巨大优越性。

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根本日的是要在生产发展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