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个7岁儿童甲智龄为8岁,一个12岁儿童乙智龄为14岁,用比率智商来衡量智力水平的高低,这两个儿童的智力水平高低为( )。

A. 甲小于乙

B. 甲等于乙

C. 甲大于乙

D. 无法比较

【答案】A

【解析】比率智商等于心理年龄/实足年龄。所以甲的比率智商为,乙的比

率智商为所以甲的智力水平小于乙。

2. 以再测法或复本法求信度,两次测验相隔时间越短,其信度系数越( )。

A. 大

B. 低

C. 小

D. 不确定

【答案】A

【解析】再测法使用同一测验,在同样条件下对同一组被试者前后施测两次测验,求两次得分间的相关系数。复本法以两个等值但题目不同的测验(复本)来测量同一群体. 然后求得被试者在两个测验上得分的相关系数。两种求信度的方法都受到测验时间间隔的影响,间隔时间越短所测得的信度系数越大。

3. 按照测验内容的形式划分,心理测验可以分为( )。

A. 智力测验、成就测验、能力倾向测验和人格测验

B. 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

C. 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D. 投射测验和自陈测验

【答案】B

【解析】心理测验按测量对象可分为智力测验、成就测验、能力倾向测验和人格测验;按测量形式可分为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按测验规模可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4. 在测验理论中,效度被定义为在一组测量中,与测量目标有关的真实方差与( )的比率。

A. 系统误差

B. 误差

C. 随机误差

D. 总方差

【答案】D

【解析】在测验理论中,效度被定义为在一组测量中,与测量目标有关的真实方差(或称有效方差)与总方差的比率,即:,式中代表测量的效度系数,代表有效方差,代表总方差。

5. 在编制测验过程中,目标分析的主要目的是( )。

A. 确定测验的对象

B. 拟定测验的计划

C. 确定测验的用途

D. 确定测验的具体内容

【答案】D

【解析】目标分析是指对测验目标加以分析,将其目标转换成可操作的术语。即确定测验的具体内容的过程。

6. 如果某测验的效度系数是0.70, 则该测验无法做出解释的变异比例为( )。

A.30%

B.49%

C.51%

D.70%

【答案】C

【解析】信度最高为效度系数的平方,所以信度系数为0.7×0.7=0.49,则变异系数为0.51,即测验无法做出解释的变异比例。

7. EPQ 中的L 量表是( )。

A. 神经症量表

B. 情绪性量表

C. 精神质量表

D. 效度量表

【答案】D

【解析】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由P 、E 、N 、L 四个分量表构成。P 、E 、N 用于测量被试

在精神质、外倾性和神经质三个人格维度上的特征;L 是说谎量表,为后来加入的一个效度量表。

8. 当测验的信度减少(接近0)时,测量的标准误将会怎样变化?( )

A. 减小,趋向于零

B. 只要趋向于1.0, 它就会要么增大,要么减小

C. 増大,趋向于测验的标准差

D. 增大,逼近无限大

【答案】C

【解析】测量的标准误与信度之间的关系是:其中为测量标准误,为

实得分标准差,是测量的信度。所以当减少(接近0)时,增大并趋向于

9. 以两个等值但题目不同的测验来测验同一群体,求其两者得分的相关性,被称为( )。

A. 内部一致性信度

B. 重测信度

C. 复本信度

D. 评分者信度

【答案】C

10.如果某测验的效度是0.70, 贝U 在测验中无法做出正确预测的比例是( )。

A.0.30

B.0.51

C.0.49

D.0.70

【答案】B

【解析】在测验中可以做出正确预测的比例是效度的平方。效度为0.70表示在测验中可以做出正确预测的比例为则无法做出预测的比例为

11.下列量表中,具有绝对零点的是( )。

A. 称名量表

B. 顺序量表

C. 等距量表

D. 比率量表

【答案】D

【解析】比率量表是最高等级的测量量表,既存在绝对的零点也包括相等的单位。等距量表采用相等的单位,但是只有相对的零点。顺序量表没有相等的单位,等级之间的差异只表示顺序关系。称名量表没有相等的单位,没有绝对的零点,不同的名称只有分类的意义。

12.在顺序量表中,变量具有( )。

A. 相等单位

B. 绝对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