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822美术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答清代绘画艺术。

【答案】(1)清代早期,山水画直承董其昌一派的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犁,史称“四王”,被视为画坛正宗。四王致力于摹古或在摹古中求变化,崇拜元四家,力图集古人大成。看重笔墨,却较少观察自然,在以临占为主的艺术实践中发展了干笔渴墨层层积染技法的艺术表现力。与四王并称为“清六家”或“四王吴悍”的吴历与悍寿平也属于这一大系统。吴历师法宋元各家,笔墨雅致,物象多姿,风格清醇。挥寿平在花卉创作中创没骨画法,工致中显现意气风采,画面天真脱俗,明净艳丽。

与四王同时的僧人画家朱聋、石涛、晃残和弘仁,力主继古开今,革新创造,史称“四僧”。他们都是由明入清的遗民,以绘画寄托亡国之痛,抒发内心的强烈情感。四僧重视感受生活,观察自然和独抒性灵,不限于临摹,不囿于挪用古法。以个性鲜明的艺术,突破了四王派所表现的情感内容。以主客观结合、“尚意”又有法则的新手法突破了旧程式,在发挥诗歌书法入画的效用并密切结合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上,发展了笔墨技法。艺术风貌虽各不相同,在当时都是十分新颖大胆的创造。

(2)清代中期绘画以“扬州八怪”为代表。扬少八怪实指活动在扬州的一批画家,其中以郑燮、金农、黄慎为代表人物。他们发展了重视生活感受、强烈抒发性灵的阔笔写意画,尤其是写意花鸟画,冲击了社会上流行的挥寿平正统花鸟画风,被称之为“怪”。

2. 为什么塞尚被称为是“现代艺术之父”?

【答案】塞尚,法国著名画家,是后期印象派的主将,从19世纪末便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西方现代画家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造型之父”或“现代绘画之父”。塞尚之所以被称之为“现代艺术之父”可以归结为三点:

(1)他打破艺术的传统规则的束缚,按照自己对自然和艺术的理解来处理画面;

(2)他确立一种崭新的艺术观念,并以此来推动艺术的实践和探索。20世纪的现代艺术创新几乎都体现了这样一种观念先行的模式;

(3)他引导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现代艺术方向:立体主义一一构成主义,而凡高和高更的表现和象征的风格倾向自中世纪以来在绘画艺术中就不断出现过

总之,在塞尚之前的艺术发展史中,画家把注意力放在再现客观对象上,而画家本人却做了模仿自然的奴隶。但塞尚放弃了传统的艺术观念和法则,完全依靠独立的观察进行创作,有意识的地将注意力转向表现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概括和取舍,从结构的观点来描绘对象。塞尚绘画的主观性改变了整个西方艺术的进程,对他以后的艺术家产生观念上的震撼,导致艺术思想的全面解放,现代艺术起始于塞尚。

3. 简述巴洛克建筑。

【答案】巴洛克建筑起源于十七世纪的意大利,将原本罗马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建筑,添上新的华丽、夸张及雕刻风气,彰现出国家与教会的专制主义的丰功伟业。巴洛克风格表现在造型艺术的所有方面,它服务于教会上层和宫廷贵族,讲求富贵与豪华,强调感官享受,具体到建筑上的特征是:

(1)强调实体与空间的运动感,一改文艺复兴建筑简练庄重的水平线造型,大量采用曲线与曲面,构造丰富多变。

(2)大量使用贵重材料,充满装饰,极力炫耀财富。

(3)将建筑与雕刻、绘画结合起来,通过富丽的装饰、大面积的壁画、动势强烈的雕像和绚烂的色彩来营造一种舞台般的幻觉效果。

(4)追求新奇,巴洛克建筑风格独特,追求新颖。

(5)趋向自然,城市和建筑常有一种庄重感,刚劲有力,充满欢乐和兴致勃勃的气氛。

4. 召唤结构在意识鉴赏中的作用?

【答案】“召唤结构”指艺术作品因布满空白点和未定点,呈现为一种开放性的结构,这种结构本身随时都在召唤着接受者能动的参与进来,通过再创造将其充实、确定,使其得到具体化。实际上,艺术鉴赏的再创造属性,正同艺术作品的“召唤结构”有密切的联系,正因为艺术作品中包含着许多有待于鉴赏者去补充,填塞的空白点、未完点,它才可能引发鉴赏者的想像力,并去进行艺术再创造。倘若一部艺术品通篇浅显,一目了然,毫无内在意蕴,那么必然缺乏回味余韵,不值得去进行什么再创造了。

5. 美术家应具各什么样的艺术修养?

【答案】美术家的艺术生命在于不断的创造,而创造的根本条件在于其深厚的修养。美术家的修养应当是围绕着艺术创作进行的,最终的目的是为创作水平的提高服务。它主要包括:

(1)应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

①天赋只是一个人成为美术家的潜在可能,最终能否成为专业的美术家首先要取决十这种天赋是否得到开发和施展的机会。这就是走向专业美术家所必须的第一步,即专业技能的训练。

②同样的专业技能训练不可能培训出相同水平的美术家,其中原因除了其他修养的原因外,还与美术家个人的艺术天赋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天赋高的美术家往往在专业技能的训练中比其他人的水平要高。

③如果一味依赖与自己的天赋而轻视必要的专业技能训练的话,那么艺术创作水平的提高也只是妄想,原来再高的艺术天赋也会因此受到抑制。因此,对于一切选择美术事业的人来说,无论他天赋有多高,过硬的专业技能学习和训练都是未来创作实践中不可缺少的的必要修养。

(2)应具备进步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艺术情趣

审美观念是人们在生活体验中按照自己对美的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对外界事物进行分析、判

断和观照,最后形成了自己关于美的看法和态度。艺术情趣是在审美观念确定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艺术某一方面特殊效果和偏爱。作为严肃的美术家,审美观念及相应的艺术趣味应当是进步和高尚的。

(3)应提高文化素质和思想水准

文化素质是指一个人整体的文化知识结构。就美术家而言,首先是与美术相关或相近的其他艺术门类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如舞蹈、音乐、戏剧、摄影等等,再就是实际创作中可能涉及到的其他学科或门类的专业知识,如文学、历史、地理、民俗、服装,再推而广之又会涉及到政治、经济、语言等众多领域。美术家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不只是出于知识结构上的目的,更重要的在于从其他领域的修养中获取启示和灵感。文化素质的提高,必然会有助于美术家思想水平的提高。

(4)应具有深切的现实生活体验与艺术实践美术家一切的艺术行为都被打上了生活的烙印,都是其生活体验的反映。美术家深入生活既求广泛和深入,又不应事无巨细地去面面无遗地体察,而是应从创作的实际要求出发尽可能全面地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体验。美术家对生活的体验既有直接的感受,也有间接的获得。

6. 简述苏轼“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的含义。

【答案】(1)此诗的意思是:“评论画的好与不好,如果以形似为标准,这样的见识跟小孩子差不多。作诗作的像本诗一样,一看就不是诗人。诗与画有着共同的美学标准,即天工与清新。”“天工”意谓出于自然,无需雕琢,凡出自“天工”者,必有创始人的个性,给人以清新之感。

(2)苏轼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一律,天工与清新。”促进了中国画抒情写意体系的形成,并且为“文人画”奠定了理论基础。此诗强调的是在形似的基础上更深一层,即表达出作品的内在精神,使其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他只是反对那些强调以形似为满足的绘画方法而己,在其创作观点上并不否认“形似”。

(3)中国画所追求的“神似”,是指借物咏志,要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志趣与哲学思想,真实地反映意境,追求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要求画家不仅应具备精湛的造型技巧和高超的绘画功力,而且还要具备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如果不具备这些,是画不好画的,艺术形象要抓住对象的本质特征,加以突出表现,只有把构思中典型化了的人物或者景象加以强调、夸张,这样才能使绘画作品比现实生活更高、更集中、更理想,也才能引人入胜,打动人心。

7. 怎样理解人类的社会劳动实践是美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答案】在美术发生的动力系统中,人类的社会劳动实践是根本动力因素,起着主导作用。

(1)劳动实践促使人类从动物向人的体质形态转化,为原始美术的创造主体提供了生物学上的前提。通过劳动实践使人类从动物向人的体质形态转化,既为美术发生中创造主体的各种能力(如操作能力、各种心理能力、意识和观念)提供了生物学力一面的条件,也为美术的形态发生提供了身体方面的内在尺度与依据。

(2)劳动实践使人类在主体与自身,主体与自然界,主体与主体之间建立了新的关系,从而使美术的发生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