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人民日报》属于组织传播还是大众传播?
【答案】《人民日报》属于大众传播。组织传播是在学校、公司、工厂、机关、军队、党派、群众团体等内部的传播。大众传播是职业化的传播机构利用机械化、电子化的技术手段向不特定的多数人传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这包括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因特网上的各种信息等。因此,《人民日报》属于大众传播的范畴。
2. 请你举3个例子说明文化对于汉语的影响。
【答案】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人类文化才得以产生和传承。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语言。
在我国个别地区的亲属称谓中,只有男性称谓,没有女性称谓,爸爸是爸, 妈妈也是爸,分别男女的办法只是在前面加“大”或“细”,爸爸是大爸,妈妈是细爸。哥哥叫哥哥,姐姐也叫哥哥,弟弟称老弟,妹妹也称老弟。叔叔是细爷,阿姨也是细爷。这种女性称谓用男性代替的例子,除湖南岳阳临湘一带,其他地方也存在。这可能是古代父系社会的残余影响。
云南丽江地区宁蒗县永宁乡的纳西族方言的亲属称谓反映了这个地区纳西族的家庭结构和婚姻制度。他们实行一种称作阿注婚姻的对偶婚姻制。其特点是男女相识,彼此有意,互赠礼品就结成阿注关系。与这种婚姻制度相适应的有一些奇特的称谓。母亲的阿注、自己的生父和舅舅用一个词表示,母亲和母亲的直系、旁系的姐妹也只用一个词表示,同样,自己的几子和兄弟的所有儿子在称谓上没有区别。这种称谓方法反映永宁纳西族母系社会的性质。
中国人的辩证思维方法与崇尚对称和谐的文化心理也大量反映在汉语词语中。汉语中有许多由意义相反或相对立的词构成的成语,如:山高水长,同床异梦,水深火热,小题大作,男盗女娼,花天酒地,因祸得福,眼高手低,无中生有,得不偿失,公而忘私,新陈代谢,悲喜交集,赏罚分明,权衡利弊,明辨是非,无足轻重,人心向背,自相矛盾等。
3. 非语言交际是否一成不变?你能否举出例子说明它的变化?
【答案】非语言交际不是一成不变的。
例如,在我国,历代朝廷都对于官服的颜色、花纹、式样有极严格的规定。黄色是帝王服装的颜色,文武官员不论职位多高都不得使用。而随着封建制度的解体,服饰的文化功能就发生了变化,黄色不再是帝皇家的专属颜色。而服装的颜色和花纹不再受到严格的规定。如今,服装的要求与场合的关系更密切些。场合正式,对于服装要求比较正式。在非正式场合,衣着可以比较
随便。
一、简答题
1. 我们当中有哪些刻板印象是比较典型的?试举例。
【答案】(1)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指按照性别、种族、年龄或职业等进行社会分类形成的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印象,是关于特定群体的特征、属性和行为的一组观念或者说是对与一个社会群体及其成员相联系的特征或属性的认知表征。它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
(2)刻板印象的典型
①经常听人说的“长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东北姑娘“宁可饿着,也要靓着”,实际上都是“刻板印象”。
②看过驯象的人都知道,驯象人只需要把象用绳拴在竹竿上就可以了,许多人很难理解,小小的竹竿怎能拴住力大无比的大象呢?原来,在象很小的时候,就被拴在上面,小象虽然拼命挣扎,却无力逃脱,最后终于放弃了努力
③市场咨询公司在招聘入户访问的员工时,一般都喜欢选择女性,而不太愿意要男性。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人的心目中,女性一般比较善良,具有亲和力,较少攻击性,力量也比较单薄,因而入户访问时不会对主人造成太大的威胁;而如果换成身强力壮的男性,要求入户访问,则被拒绝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因为他们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一系列与暴力、攻击有关的事情,增强人们的戒备心理。
2. 在汉语中“交际”与“传播”的词义有何异同?
【答案】(1)同:“交际”与“传播”这两个词来源于同一个英语词汇communication 。因此,无论是用“交际”或是用“传播”,实际上讲的是同一个概念。
(2)异:之所以在汉语中使用了不同的词汇,主要是由于学者们具有不同的学术背景。有语言学背景的学者大多使用“交际”一词,而从事传播学教学和研究的学者都采用“传播”一词。
3. 在语用规则方面你能否举例说明英语与汉语的某些差异?
【答案】英语与汉语在称谓方式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有些是英美人不能接受,甚至引起反感的。例如:
在一项对于英语国家在华任教的教师的调査中发现,有的中国学生用姓作为对于一位女教师的称谓。她的全名是Marcia Vale ,学生理应称她为DrV ale 或Marcia ,但有的学生直呼她的姓,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