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730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艾宾浩斯以自己为被试,采用机械重复的记忆方法对遗忘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使用的材料是什么? (2)测量记忆保持量的指标是什么了(4)实验的结论足什么?

【答案】(1)艾宾浩斯发明了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研究的材料,并发明了节省法来测量记忆效果。无意义音节是即若干字母组成,能够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通常由中间一个元音、两边各一个辅音构成的音节,如ZEH , GUB 等。

(2)艾宾浩斯发明节省法来测量记忆效果,通过记下初学记忆材料所用时间和变数和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学习所用的时间和遍数,通过比较。因此,测量记忆保持量的指标是节省率,即重新学习时比新学习时节省的时间百分数。节省的百分数=(初学所用时间一重学所用时间)/初学所用时间×100%。

(4)遗忘是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2. 什么是内隐记忆?

【答案】内隐记忆是指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的影响。与外显记忆相对。其操作性定义是在不需要对特定的过去经验进行有意识或外显的回忆的测验中表现出来的、对先前获得的信息的无意识的提取。由于这种记忆对行为的影响是自动发生的,个体无法意识到,因此又可称为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

3. 什么足记忆恢复现象?

,是记忆心理现象,指识记某种材料后延缓回忆L 【答案】(1)记忆恢复现象,亦称“复记”

匕即时回忆效果更好的现象。

(2)巴拉德1913年最早发现。他让12岁儿童识记一首诗,未提供被试任何复习机会,结果是识记后一两天的回忆成绩好于立即回忆的成绩。此种现象常见于学习较有难度的材料或有意义材料时。儿童比成人更普遍。记忆恢复的内容多处于学习材料的中间部位。此有两种解释:抑制解除说和整体联系说。

4. 简述学习迁移的形式训练说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答案】(1)形式训练说形式训练说主张迁移要经过一个“形式训练”的过程才能产生,这种理论是以官能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官能就是注意、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对官能的训练就如同司对肌肉的训练一样,注意、记忆等各种官能都可以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训练而得到增强,并自动地迁移到其他活动中去。在进行官

能训练时,关键不在于训练的内容,而在于训练的形式,因为内容经常容易忘记,其作用是暂时的,但形式是永久的。

(2)对教育的影响

从形式训练的角度看,心理是由各种成分组成的整体,一种成分的改进会加强其他的各种官能,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形式训练说认为,官能训练重点不在于训练的内容,而在于训练的形式。也就是,学校教材的选择不必重视其使用价值,只应重视它们对心理官能训练所具备的形式,导致了学校教育忽视教学内容及其应用价值的不良倾向。形式训练说缺乏足够的实验依据和现实依据,其对迁移的解释是从唯心主义的观点出发的。

5. 阐述感觉的特点和意义。

【答案】感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刺激的个别属性的直接反应。

(1)感觉有以下特点:①感觉是对当前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直接反应,而不是对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反应; ②感觉是对刺激物给别属性的反应; ③感觉是客观内同和主管形式的统一。

(2)意义:

①感觉是人的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也是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成分。在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感觉担负着对复杂事物的简单要素进行分析的任务。

②感觉是认识的入口,通过感觉,人才能认识和分辨事物的各种基本属性,才能知道自己身体的运动姿势和内部器官的工作状况。只有在感觉所获得的信息基础上,其他高级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才能得到产生和发展。对于每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觉的生活是无法忍受的。感觉剥夺实验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点。综上,感觉既能提供人类生存的重要线索和依据,为维持个体身心健康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6. 简述想象在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

【答案】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己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想像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主要处理图形信息,而不是词或者符号。想像不仅可以创造人们未曾知觉过的事物的形象,还可以创造现实中不存在的或不可能有的形象。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像活动的基本特点。想像在许多创造性思维中起到核心作用,主要表现为:

(1)想像是建立新的概念、形象,发现新的联系、规律的有效且重要的创造性思维途径。 ①想像是新形象的创造,想像的内容往往出现在现实以前,或是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东西。因此,想像在一定程度上是超现实的。

②想像属于高级的认识过程,它们都产生于问题的情景,由个体的需要所推动,并能预见未来。人们在面对问题情景、需要尚未得到满足时,常常在头脑中出现需要得到满足和问题得到解决的情景,这种情景是对现实的一种超前反映,是对未来的一种预见。

③想像的预见是以具体形象的形式出现的,而思维的超前反映是以概念的形式出现的。在人的活动中,若问题的原始材料是已知的,解决问题的方向是基本明确的,解决问题的进程将主要

服从于思维规律。如果问题的情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情景提供的信息不充分,解决问题的进程将主要依赖于想像。想像可以“跳过”某些思维阶段,构成事物的形象,在此基础上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2)想像可以超越客观对象及其所处的环境条件的各种限制,通过在头脑中纯化和概括客观对象,使认识直接触及事物的本质。它需要对己有的感性材料创造性想像,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加工、改造,在头脑中进行创造性的构思。

7. 简述人格具有哪些特性。

【答案】人格的特性主要包括:

①独特性

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人格的独特性表现在能力、气质、爱好、认知方式以及价值观等方面,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与环境相互作用。

②稳定性

人格具有稳定性。在行为中偶然发生的、一时性的心理特性,不能称为人格。人格的稳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人格跨时间的持续性和人格跨情境的一致性。跨时间的持续性表现在个体的“自我”持久性上,即不管在人生的什么时期,从事什么工作,是穷还是富,幸福还是不幸,都认同自己是同一个人。跨情境的一致性表现在不管身处何地,在校内还是校外,在家里还是工作单位,仍然是同样的特质或类似的行为特征。

③统合性

人格是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由多种成分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例如,气质、性格、需要、动机、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它们紧密联系,综合成为具有内在一致性的品质。人格是统一的整体结构。每个人的人格特征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各种特征的简单堆积,而是按照一定的内容有规则地结合起来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一致性,并受到意识的调节与控制。人格的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④功能性

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某些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

8. 简述长时记忆中的遗忘理论。

【答案】长时记忆中的遗忘理论主要有衰退理论、干扰理论、提取失败理论和压抑理论。 (1)衰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衰退理论接近于常识,但无法用实验来证明衰退理论,目前我们只能肯定:衰退是感觉记忆和维持性复述被阻断时的短时记忆信息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2)干扰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在学习和再现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之故。一旦排除了这些干扰,记忆就能够恢复。干扰理论最明显的证据是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