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学位]之普通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请简述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

【答案】短时记忆对信息的保持时间大约为一分钟左右,作为三级记忆系统的中间环短时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有:

(1)觉醒状态

即大脑皮质的兴奋水平,直接影响到记忆编码的效果。

(2)组块

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可用组块作为单位来测量。所谓组块是指人们在过去经验中已变为相当熟悉的一个刺激独立体,如一个字母、一个单词、一个数字、一个成语等。米勒认为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个组块,这个数量是相对恒定的。这就是短时记忆的组块理论。组块可以提高记忆的容量和效率。

(3)加工深度

认知加工深度也是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加工深度越大,越易于短时记忆编码。

2. 影响长时记忆信总存储的主要条件。

【答案】长时记忆信息存储的主要条件有:

(1)组织有效的复习。与遗忘进行斗争的首要条件是组织识记后的复习。复习在存储中有很大的作用,没有复述的信息是不可能进入长时记忆的。

①复习要及时。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指出的遗忘“先快后慢、先多或少”的规律,复习一定要及时,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②正确分配复习时间。连续进行的复习称为集中复习; 复习之间间隔一定的时间称为分散复习。很多实验证明,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的效果好。

③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可以提高复习的效率。重现能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看到成绩,增强信心,发现问题和错误,有利于及时纠正,抓住材料的重点和难点,使复习更具有目的性。

④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复习时要注意材料的序列位置效应。对材料的中间部分要加强复习。

(2)利用外部记忆手段。为了更好地存储记忆的内容,人们还可采取一些外部记忆的手段,如记笔记、记卡片和编提纲等。

(3)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人脑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记忆的好坏,严重营养不良,特别是缺乏蛋自质,将使记忆力下降。

另外,吸毒、酒精中毒及脑外伤等,都会给记忆带来不良的影响。

3. 什么是自我效能感?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1)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提出的,班杜拉运用自我效能

来解释人类行为的启动和改变。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2)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有:

①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因为它基于个人的直接经验,所以,对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影响最大。一般成功经验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反复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感。但事实并非这么简单,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还要受到个体归因方式的左右。

②替代性经验。人类许多的效能期望来自于观察他人所获得的替代性经验,能否成功获得这种经验,一个关键因素是观察者能否与榜样一致。

③言语劝说。在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各种因素中,言语劝说因其简便有效而得到广泛地应用,但由于它缺乏经验基础,所形成的自我效能感不是十分牢固。

④情绪唤醒。班杜拉在“去敏感性”的研究中发现情绪唤醒也是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水平的唤醒使成绩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感,只有当人们不为厌恶刺激所困扰时,更可能期望成功。

4. 言语机能联合区主要包括哪些中枢? 这些中枢受到损伤将会导致什么样的言语障碍?

【答案】(1)言语机能联合区定位于优势半球,位于大多数人的左半球,主要包括运动性言语中枢、听觉性言语中枢、视觉性言语中枢和书写性言语中枢。

(2)上述言语中枢在言语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受到损毁将造成语言功能异常。

①运动性言语中枢(布洛卡区)

位于额下回后部,靠近中央前回的下部。布洛卡区病变引起的失语症通常称为运动性失语症或表达性失语症。患有这种失语症的病人,阅读、理解和书写不受影响。他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但发音困难,说话缓慢而费力。

②听觉性言语中枢(威尔尼克区)

位于颖上回的后部。威尔尼克区损伤引起接收性失语症,这是一种语言失认症。病人说话时,语音与语法均正常,但不能分辨语音和理解语义,可以听到声音,但不能分辨构成语言的复杂声音模式,他们谈吐自由、语言流利,但话语没有意义。

③视觉性言语中枢

位于角回,角回受损导致失读症,即单词的视觉意象与听觉意象失去联系,从而引起阅读障碍。这种病人能说话,能理解口语,但不能理解书而语言;

④书写性言语中枢

位于额中回后部,这一中枢受到损伤将会导致患者其它运动机能正常,却不能写字绘画的失写症。

5. 睡眠分为哪些阶段? 如何解释梦?

【答案】(1)睡眠阶段的划分

根据脑电图的研究可以将睡眠分为四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主要为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在这个阶段个体处于浅睡状态,身体放松,呼吸变慢,但很容易被外部的刺激惊醒。其持续时间约10分钟;

②第二阶段:偶尔会出现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称为睡眠锭。在这一阶段,个体较难被唤醒,其持续时间约为2。分钟;

③第三阶段:脑电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也会有“睡眠锭”。第三阶段大约持续40分钟;

④第四阶段:大多数脑电波开始呈现为△波,个体的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有时发生梦游、梦口艺、尿床等; ⑤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脑的生理电活动迅速改变,△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与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作左右上下运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栩栩如生的梦境。第一次快速眼动睡眠一般持续5分钟至10分钟,再经过大约90分钟后,会有第二次快速眼动睡眠,持续时间通常长于第一次.

(2)梦的解释

①精神分析的观点

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或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这些冲动和愿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在清醒状态下,由于这些冲动和愿望不被社会伦理道德所接受,因而受到压抑和控制,无法出现在意识中。而在睡眠时,意识的警惕性有所放松,这些冲动和愿望就会在梦中以改头换面的形式表达出来。

②生理学的观点

梦的本质是人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一定数量的刺激对维持脑与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是必要的。在睡眠时,由于刺激减少,神经系统会产生一些随机活动。梦则是人们的认知系统试图对这些随机活动进行解释并赋予一定意义。

③认知观点

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在睡眠中,认知系统依然对存储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这些活动的一部分会进入意识,成为梦境。

6. 什么足表象? 它在思维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1)表象是指当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表象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2)表象在思维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表象是认知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有直观性,又有概括性。从直观看,它接近于知觉; 从概括性来看,它接近于思维。表象离开了具体的事物,摆脱了感知觉的局限性,因而为概念的形成奠定了感性的基础。

②表象促进问题的解决。表象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早为人们所认识。例如,小学低年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