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哲学公共管理学院(原法律公共事务学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时间和空间

【答案】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2. 借贷资本

【答案】在资本主义社会,除了产业资本外,还存在借贷资本,借贷资本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出的货币资本。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其来源是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大量闲置货币资本。

3. 矛盾的斗争性

【答案】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可以区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①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

4. 量

【答案】量是指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

5. 自由

【答案】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自由是标示人的活动状态的范畴,指的是人在活动中通过认识和利用必然所表现出的一种自觉、自为、自主的状态。必然性即规律性,指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自然和社会发展所固有的客观规律。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自由王国只是在必要性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在必然领域内的自由只能是: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

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一种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J 魄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6. 剩余价值率

【答案】剩余价值率是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或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或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工人受到资本家剥夺程度的表现。用公式表示:

剩余价值率一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率一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乘J 余价值率一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二、简答题

7. 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答案】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们必须通过实践改造外部世界,创造出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事物。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存在着主观符合客观的真理问题,而且存在着按照主体的需要和尺度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价值问题。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1)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①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 价值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

②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a. 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b. 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c.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2)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①科学精神要求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须如实地、准确地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把追求真实、反对虚假看做是进行科学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基本品格; 要求必须崇尚理性思维,以清醒的、严谨的、合乎逻辑的思想从事科学认识和理论创造,进一步指导实践活动。

②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做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发展要求出发,把美好的追求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坚持既崇尚理性,又调动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和精神体验来展示和表现人的本质和人的追求; 要求时刻以符合人民的利益和发展要求的价值标准审视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合理性。

③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格的形成

发展的时期,应当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8. 简述市场价值、市场价格和生产价格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1)三者的含义

①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②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就不能再按生产成本加剩余价值的价值出售,而必须以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为基础定价销售。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叫做商品的生产价格。

③市场价格简称价格。价格是商品同货币交换比例的指数,或者说,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流通过程中所取得的转化形式。

(2)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关系

①联系

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的。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直到机器大工业阶段,资本主义关系取得统治地位,形成了自由竞争的环境,资本和劳动力可以在各部门之间自由转移的时候,利润才能转化为平均利润,从而价值才能转化为生产价格。

②区别

a. 从质的方面看,生产价格只同资本相联系,而同活劳动没有关系。因为成本价格是由耗费的资本构成的,平均利润是按预付资本的比例得到的,所以它只是同耗费的资本和预付资本相联系,而价值是同工人的活劳动直接联系的。

b. 从量的方面看,各个部门的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这是因为平均利润率形成后,不同部门得到的平均利润,不一定恰好等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有的大于,有的小于。

(3)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从较长时间来看,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和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能够相抵,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相一致的。

9.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呈现多样性特点。

【答案】(1)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取得国家政权后的首要任务。由于各国的历史情况和现实条件的差异,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

①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体现。

②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情不同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③各国人民各具特色的实践活动,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