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景德镇陶瓷学院美学专业论文之中国美术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江帆楼阁图》
【答案】《江帆楼阁图》,中国唐代的一部书画,作者李思训,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作者融汇了山水丘壑和人物动态,阐明唐代山水画己着意于生活与自然之交织、辉映,一派明媚春光景象。画中山石用墨线勾勒轮廓,石绿渲染。画中树松,整体势态葱郁,富有装饰味,和有勾无被的山石,起伏均匀的水纹,精丽工致的屋宇,图案形状的夹叶,十分相称,而且还可以看出其中吸取域外绘画的迹痕。从绘画风格上可以看出是李思训对展子虔青绿山水画技法的继承和发扬。
2. 《马踏匈奴》
【答案】马踏匈奴石刻是霍去病墓石刻纪念碑群雕的主体,是留存至今的一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石雕作品,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典范,是西汉纪念碑雄刻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作品的外轮廓雕刻得极其准确有力,马头到马背部分,作了大起大荡的处理。马腹下不作凿空处理,虽是技术的局限,但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和厚重感。整个作品风格庄重雄劲,深沉浑厚,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既是古代战场的缩影,也是霍去病赫赫战功的象征。
3. 马踏飞燕
【答案】马踏飞燕,又称铜奔马,是东汉青铜雕塑的代表作。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通高34.5厘米,作者独具匠心,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设计一匹矫健奔驰的骏马,三足腾空,一足踩在展翅疾飞的燕单背上,具有强烈的运动。作者巧妙地让燕华双翅张开,加强雕像支点的稳定感,同时用燕集的疾飞之态烘托出天马的神速,取得了内容与形式、技术与思想的完美统一,堪称中国古代青铜雕塑的典范。
4. 山水画
【答案】山水画是中国的一个有特色的分支,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它强调“平远”、“高远”、和“深远”,运用散点透视法,可以画出非常长的长卷。山水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意向性,使中国画的情趣美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和展示空间。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5. 赵之谦
【答案】赵之谦是海派画家,书法篆刻造诣深厚,以此人大写意花卉画,变流布清末画坛的
柔媚纤细作风为挺拔厚重,在色彩上吸收了民间绘画的特点,变清淡为艳丽。
6. 富春山居图
【答案】富春山居图,元代黄公望作,长卷大轴。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于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画法有湿笔披麻皱,也有干笔效擦,用笔简练,使水墨发挥极大作用,对以后水墨山水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7. 瘦金体
【答案】又名“瘦金书”,是由北宋徽宗赵佶所创的书法风格。瘦金体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瘦金体”体现出“天骨遒美,逸趣霭然”的时代审美趣味,又具有强烈的“如屈铁断金”的个性色彩。代表作为宋徽宗赵佶的《楷书千字文》、《秾芳诗》。其中《秾芳诗》为大字,用笔畅快淋漓,锋芒毕露,富有傲骨之气,如同断金割玉一般,别有一种韵味,堪称瘦金书的杰作。
8. 掐丝珐琅
【答案】掐丝珐琅即景泰蓝的学名,它是明代著名的一种金属工艺品,尤以景泰年间制作最精。景泰蓝的制作大体有七道工序:(1)制胎,(2)掐丝,(3)烧焊,(4)点蓝,(5)烧蓝,(6)磨光,(7)镀金。其艺术特点可概括为:良好的造型、优美的装饰花纹、华丽的色彩和辉煌的光泽,是我国传统工艺中集造型、色彩、装饰为一体的特种工艺品。
二、简答题
9. 简要论述汉代墓室壁画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每个阶段代表作是什么?
【答案】中国汉代墓室中的装饰壁画,兴起于西汉早期,流行于东汉。墓主多为高官显贵或地方豪强。汉墓壁画对于了解汉代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及审美思想和绘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汉代墓室壁画经历的阶段
汉代墓室壁画大体划分为西汉前期、西汉后期、新莽时期、东汉前期、东汉后期等五个阶段。
(2)每个阶段的代表作
①西汉前期的墓室壁画,以1988年发现于河南永城柿园梁王墓和1983年发现于广州象岗的南越王墓为代表,两处壁画都鲜明地体现出升仙的主题。
②西汉后期的墓室壁画,以洛阳上千秋墓、烧沟61号墓和浅井头墓为代表,题材主要有日月星象、御龙升天、驱鬼逐疫及历史故事等。
③新莽时期的墓室壁画,以洛阳金谷园墓、山西平陆及陕西千阳墓为代表,流行日月星象与四神图像。
④东汉前期的墓室壁画,以洛阳邝山、金谷园,山东梁山后银山及辽宁金县营城子墓为代表,壁画题材以日月天象、四神、祝祷升天为主,出现墓主仕宦经历和身份的车骑出行、任职治所、
属吏、幕府以及坞壁等新内容。
⑤东汉后期的墓室壁画,以河北望都一号墓、途家庄壁画墓、内蒙古和林格尔壁画墓为代表。题材主要是标榜墓主人生前地位的属吏与出行车马仪卫,宣扬儒家伦理道德、强调人身依附关系的经史故事,如孔子、老子、周公一类的古代圣贤,荆柯、伍子青一类的忠臣义士,丁兰、秋胡妻一类的孝子列女等。
10.简要介绍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特点。
【答案】庙底沟类型的彩陶,主要有盆、碗、罐等。早期和中期也有类似半坡的葫芦形瓶。以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最为典型。
(1)造型多为大口、小底、曲腹的盆、碗。盆较大,口部有折沿,挺秀饱满,轻盈稳重。碗较小,直口。
(2)庙底沟彩陶比半坡成熟得多。点、线、面搭配得当,空间疏朗明快。曲面之间,穿插活泼的点和线,使纹样节奏鲜明,韵律感很强。二方连续的组织结构,是节拍的具象化,更使之有较强的音乐效果。反映了原始的恬淡、闲静的心态。
(3)纹饰多绘于陶器的上腹部,这是最显著的部位,同时也加强了造型的丰满感。多为红地黑花及少量白衣彩陶。主要为以圆点、钩叶、弧边三角及曲线组成的带状纹饰,还有垂障、豆荚、花瓣、网格等图形。出现了鸟纹和蛙纹,鱼纹多已半图案化,头体分开。因其图案以圆曲线为主,曲弧度大,具有奔张之势,流动感强。
11.简述“扬州八怪”的艺术特色。
【答案】“扬州八怪”是指清中期活动在扬州地区的一批画家,有郑燮、金农、黄慎等人。他们在商品社会的生存竞争中,烙守文人的文化情操和文人画的传统,以梅、兰、竹、菊、松、石等为主要描绘对象,除了表现诸如清高、孤傲、绝俗等思想外,还通过题诗写文,赋予作品以深刻的社会内容。在艺术上,扬州八怪发挥水墨特长,以简括手法塑造物象,笔墨纵横,锋芒显露,直抒胸臆,打破了成法约束,冲击了当时流行的恽寿平正统花鸟画风,被称之为“怪”。这些画家形成了反映时代变化的新风貌,发展了文人写意画。
12.山水画的精神和功能是什么?
【答案】山水画是中国的一个有特色的分支,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1)山水画的精神
①它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强调“平远”、“高远”、和“深远”,运用散点透视法,可以画出常长的长卷。
②山水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意向性,使中国画的情趣美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和展示空间。 ③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