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武汉工程大学普通生物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Calvin 循环

【答案】

卡尔文循环是指在叶绿体基质中将

反应。

2. 羊膜动物。

【答案】羊膜动物是真正的陆生动物,其特征是可以进行体内受精,进行胸式呼吸。它包括:爬行纲动物,鸟纲动物,哺乳纲动物。

3. 光合电子传递链。

【答案】光合电子传递链是由一系列的电子载体构成的,同线粒体呼吸链中电子载体的作用基本相似。但二者不同的是,线粒体呼吸链中的载体位于内膜,将NADH 和

传递给并且这是一个吸热的过程而不是放热的过程。

4. 脊索动物。

【答案】脊索动物是动物界最高等的一门动物。它们都具有脊索、背神经管、鳃裂。它包括尾索动物,头索动物,脊椎动物亚门。

5. 伴性遗传。

【答案】伴性遗传是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

6. 溶酶体

【答案】单层膜包裹的小泡,内含60种以上水解酶,可催化蛋白质、多糖、脂质以及

等大分子的降解,其功能是消化从外界吞入的颗粒和细胞本身产生的废弃成分。

7. 内毒素。

【答案】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脂多糖中的成分(类脂A ),只在细菌死亡溶解后释放出来,引起机体发热、糖代谢紊乱、微循环障碍、内脏出血、中毒休克等症状。

8. 动粒。

【答案】动粒是附着于着丝粒上的一种细胞器。在每一着丝粒的外侧蛋白质复合体组装其上,主要由蛋白质组成,并有少量的RNA 和DNA ,是有丝分裂时纺锤体微管附着于染色体的部位。

转变成磷酸丙糖的复杂生化的电子传递给氧,释放出的能量用于A TP 的合成;而光合作用的电子载体位于类囊体膜上,将来自于水的电子和

二、简答题

9. 真核生物比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复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基因表达是指通过DNA 的转录和翻译而产生蛋白质,或转录后直接产生RNA 产物的过程。真核生物比原核生物基因表达更复杂,体现在以下方面:

(1)真核基因组远远大于原核基因组。

(2)真核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DNA 与组蛋白等构成染色质,被包裹在核膜内,核外还存在其他遗传物质(如线粒体中DNA 等),这增加了基因表达调控的层次和复杂性。

(3)真核基因组是二倍体,原核生物的基因组基本上是单倍体。

(4)真核生物

子的

的序列为蛋白质、

等的编码序列,其余约90%的序列功能至今还不清楚。

(6)原核生物的编码蛋白质的序列绝大多数是连续的,而真核生物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绝大多数是不连续的,即有外显子和内含子,转录后生成的

甲基化、剪接和编辑等加工程序,最后才成为成熟的

加了基因表达调控的环节。

(7

)原核基因组中除基因有多个拷贝外,重复序列不多。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则存在大量重复序列:串联重复序列、分散重复序列。

10.—个理想的群体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世代间保持不变,但是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群体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选择是基因频率改变的重要因素之一。假设有一个群体中,对一对等位基因A 、a 来说,选择作用于隐性个体aa 。且选择系数为1(即完全淘汰隐性纯合个体),如果设置a 的起始基因频率为

数目。

【答案】选择系数完全选择。设A 、a 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请分析经过n 代选择后,该群体中隐性基因a 的基因频率是何前体hnRNA 需经加帽、加尾、才能翻译获得完整的蛋白质,这就增是单顺反子,即一个结构基因转录生成一条而原核生物是多顺反(5)原核基因组的大部分序列都为基因编码,而真核生物基因组中仅约

a 的起始基因频率为则

11.简述大多数多细胞动物个体成体、幼体、胚胎的特点。

【答案】(1)胚胎的特征:①从受精卵开始到胚胎形成,②无运动能力,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最差,③体积最小,身体是从一个受精卵细胞开始,组织、器官和系统逐渐形成。④动物界中绝大多数种类是雌雄异体,成体和幼体的性别在胚胎形成已决定。

(2)成体的特征:①成体完成死亡;②能够进行有性生殖;③能够适应外界环境;④体积大,身体结构完整、复杂。

(3)幼体的特征:①体积小、质量轻、身体的结构还不完善;②不能进行有性生殖;③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差;④受精卵孵化出幼体,雌成体生产出幼体。

12.爬行类成功登陆生活,它们在皮肤、运动和呼吸系统以及繁殖方式上,与两栖动物相比,出现了哪些适应性的变化?

【答案】(1)皮肤方面

爬行动物表皮高度角质化,形成角质鳞片,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2)运动身体结构方面

脊柱进一步分化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颈椎数目增多,颈部増长,头部更灵活。具有典型的五趾(指)型四肢,趾(指)端具爪,荐椎承重的增加使动物在陆地运动能力加强。

(3)呼吸方面

出现胸廓,既保护内脏,又增强了肺的呼吸。

(4)繁殖方式方面

爬行动物出现了羊膜卵这种繁殖方式,使爬行动物在繁殖期完全摆脱了水的束缚。

13.简述癌细胞的基本特征。

【答案】癌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如下:

(1)细胞生长与分裂失去控制,具有无限增殖能力。

(2)具有侵润性和扩散性。良性与恶性肿瘤的区别在于转移性和分化程度不同。

(3)失去接触抑制。识别改变的原因:表达水解酶类;异常表达膜受体。

(4)蛋白表达谱系或蛋白活性改变。重表达胚胎细胞蛋白、端粒酶活性升高。

(5)mRNA 转录谱系的改变——使基因表达和调控方向发生改变。

(6)染色体非整倍性。

(7)体外培养的恶性转化细胞的特征:①无限増殖的潜能。②在体外培养时贴壁性下降。③失去接触抑制。④培养时对血清依赖性降低。⑤当将恶性转化细胞注入易感动物体内,往往会形成肿瘤。其中,不死性、迁移性和失去接触抑制,是癌细胞的三个最显著特征。

14.简述哺乳动物的血液循环组成。

【答案】哺乳动物的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肺循环、冠状动脉循环。

(1)体循环:左心室收缩,血进入大动脉。大动脉沿胸腹背面正中线后行,一路分支,从大动脉到动脉、小动脉,最后形成毛细血管网而深入到各器官组织中。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在完成了和各器官组织之间的气体和物质交换之后,从毛细血管经小静脉、静脉、大静脉,而流回右心房。这就完成了一次体循环。

(2)肺循环:右心室的血从肺动脉流入肺。肺动脉在肺中多次分支,最后成为毛细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