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学概论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新闻五要素

【答案】新闻五要素是指构成新闻必需的材料。新闻五要素是构成完整新闻的基础。新闻五要素包括发生新闻的主角(谁)、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五要素用英语来表示就是Who (谁)、What (什么)、When (时间)、Where (地点)、Why (原因),都以W 开头,所以,新闻五要素又简称为新闻的五个W 。后来又有学者提出新闻六要素(5W+1H)的说法,H 即结果如何(How )。

2. 创新扩散理论

【答案】创新扩散理论是指主要研究大众传播对新技术、新观念推广所发挥的作用的理论。1973年,美国传播学家罗杰斯和休梅克在《创新的传播》一书中对“创新扩散”理论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四个阶段的说法:①知晓—个体意识到创新的存在,并对创新的功能有所了解。②劝服—个体对创新形成一种赞成或反对的态度。③决策—个体从事于导致对采纳或拒绝创新作出选择的行动。④证实—个体谋求加强他己作出的创新决策。西方学者一般认为,大众传播在“知晓”、“劝服”两个阶段可以发挥相当的影响力; 而对“决策”、“证实”的影响力很小。所以,为了推广新技术、新观念,必须把大众传媒和亲身劝服结合起来。

3. 商业性报纸

【答案】商业性报纸是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的。为此报纸竭力开拓销路以争取广告客户,提高广告收费标准。为了追求销路和利润,报纸的内容一味迎合读者,读者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有时连报上的政治观点也竭力迎合读者,摇摆不定。商业性报纸一般不重视言论,有些以消息的量多、迅速而吸引读者,有些以凶杀、色情、祸害、奇闻趣事等新闻刺激读者。

4.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答案】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盛行于美国。其主要内涵是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其主要观点是:①报刊不受政府的干涉。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惟一职责是保护新闻自由。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③“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让人民群众和各党派都利用报刊充分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前提是给予人民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④对事实的信念。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该理论把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最高标准和新闻人的职业道德标准。客观性报道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5. 新闻体制

【答案】新闻体制即新闻传播体制,又称媒介制度,是指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国家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不同的新闻体制是由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决定的。新闻体制的核心是资产的所有权和新闻报道的支配权。新闻体制的实质就是新闻传播的制度问题,主要包括新闻资产的所有制问题、新闻业的组织结构问题、人事制度问题等,在这些具体的体制内容中,新闻资产的所有制是新闻体制的核心,它决定着其他体制内容的具体安排方式。

6. 拟态环境

【答案】拟态环境是说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概念,由美国学者李普曼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是指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而传播媒介大多具有特定的倾向性,因而“拟态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再现,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环境”。

7. 新闻来源

【答案】新闻来源,又称消息来源或信息来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新闻来源是指一则新闻中所涉及的事实和观点材料的出处,它表明事实、观点和背景材料从何而来,由谁提供。广义的新闻来源既指新闻事实的提供者,又泛指构成新闻根据的全部新闻事实。

8. 集约化经营

【答案】集约化经营就是走内涵发展之路,即合理化整合内部人、才、财和产、供、销的资源,不断开拓资源的利用价值,提高生产率。对于传媒业而言,集约化经营必然走向集团化经营。全球传媒集团有两大类型:①单-的传媒集团,属于专业化集团,把报纸或广播电视做深做细,尽可能做到极致。②混合多媒体集团,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广告公关等,属于多种媒体的分工合作,协同作战。

9. 媒介融合

【答案】媒介融合,是指在新媒介条件下,各种介质的媒介—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传播,实现传播技术、手段、渠道的汇聚和交融,在这共同的平台和终端上,将同一或相近的信息内容向不同介质的媒介发送,最终实现媒介互动和资源共享。广义的媒介融合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我国的媒介融合可分为组织融合、资本融合、传播手段融合和媒介形态融合四种模式。

10.《向导》周报

【答案】((向导》周报是中共中央的第一个机关报,时事政治评论性的周报。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创刊,1927年5月迁至武汉,7月停刊,共出版201期。蔡和森、彭遴志、瞿秋白先后担任主编,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罗章龙、赵世炎等是主要撰稿人。((向导》周报集中宣传党的“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向导》周报同为帝国主义服务的宣传工具进行了激烈的舆论斗争。国内读者赞扬它是“黑暗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

二、论述题

11.何谓受众的细分了当前我国的新闻媒介该如何应对受众的分层化趋向?

【答案】(1)受众的细分就是将受众这一数量众多、成员广泛的集合性群体根据不同的特征和爱好进行细分,细分后的受众群具有相似的特征,便于大众媒介的有效传播。从不同角度可以将受众分为以下几种:

①按照接触的媒介类别,分为报纸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不过这三类受众并非截然分开的,而很可能是彼此交叉的,同一个受众个体,可以既是报纸读者,同时又是听众、观众。

②按照人日统计学原理,受众群体内部可以按照性别、年龄、职业、地域、教育水平等再划分为不同的次属群体。不同次属群体有其相似特性,在受众总体的共同兴趣和共同信息需求之外,会形成特殊的兴趣和特殊信息需求。比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数次调查表明,男性受众对新闻类节目的兴趣明显高于女性受众,女性受众则明显偏爱文娱类内容。

③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频率,可分为稳定受众和不稳定受众。凡是比较习惯地、固定地接触和使用一定媒介的受众,称为稳定受众; 反之,没有固定习惯,只是偶尔接触媒介的称为不稳定受众。对任何一家新闻媒介而言,稳定受众群数量的多少是衡量媒介传播内容效果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不断争取扩大稳定受众群是所有新闻媒介恒定不变的努力目标。

④按照受众不同的信息需求,可分为一般受众和特殊受众。一般受众是指剔除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地域等方面的特性差异和相应兴趣区别,对于新闻媒介的各种传播内容抱有一致的共同需求。这些受众兴趣广泛,信息需求旺盛,但目的不是十分明确,信息需求的指向性比较模糊。特殊受众与之相反,是基于年龄、性别、职业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不同的兴趣,对某类或某几类信息产生兴趣和相应信息需求。这类受众兴趣比较专一,对媒介的接触目的明确,信息需求指向鲜明。

⑤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确定性,分为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凡是已经确实接触、使用新闻媒介的受众,称为现实受众。凡是具备正常的媒介接触能力,但还没有接触、使用媒介的受众称为潜在受众,即其具备成为媒介受众的可能性。新闻媒介是开放的大众传媒,从理论上讲,全社会的成员都可成为其受众,即任何媒介的受众群都有潜在的、可不断扩大的可能性,这是媒介得以不断拓展受众面的基础。

③按照新闻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可分为核心受众和边缘受众。各个单独的媒体和媒体上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