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突发性新闻
【答案】突发性新闻是对出乎人们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例如,突然发生的灾难(空难、火灾、车祸等等),突然爆发的战争,突然生变的政局,不期而至的天灾(地震、海啸、暴风),等等。这类新闻常常是新闻媒介的主角。它有明确的发生时间。
2. 《世界新闻报》(英国)
【答案】《世界新闻报》是指20世纪60年代英国兴起的富于视觉冲击和内容更加煽情的大众化报纸的代表之一,创办于1843年。1969年被默多克买下,集中报道一周以来的体育新闻、黑色与黄色新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冲击视觉,得到了迅速发展,发行量达到500万份,成为英国和英语世界发行量最大的周报。2011年7月,《世界新闻报》陷入窃听丑闻。英国最畅销小报《世界新闻报》因此停刊。
3. 亲身传播
【答案】亲身传播是指以人体自身为媒介,尤以语言为主要手段,以表情和动作作为辅助手段的传播方式。亲身传播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传播有明确的对象,属于定向传播。传播信息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快,可以迅速调整传播内容和方法。但与其他传播方式相比,传播面窄,传播速度慢,保真度差,一个信息,经人们口口相传,越到后面越失真。亲身传播可采用的方法有言语传播、文字传播、体态语言传播、信号传播等。
4. 使用与满足
【答案】这是以“受众”为中心,从受众利用媒介的动机和目的是否满足来衡量媒介效果的理论。它与从传播者的角度研究理论的国完全不同。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成员看做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受众使用媒介的动机包括解闷消愁、人际关系、确认自我和监视环境。
5. 《常识》
【答案】《常识》是指北美独立战争时期负有盛名的宣传鼓动家托马斯·潘恩的一本小册子,
推动了北美独立的革命风暴。《常识》告诉北美殖民地人民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北美应该独立于英国之外。潘恩在书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英国属于欧洲,北美,属于它自己。他从各个方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历史、经济、宗教、政治甚至地理—“上帝在英国和北美之间设置这么远的距离,也有力地而且顺理成章地证明,英国对北美行使权力这点决不是上苍的意图。”他以铿锵有力的言辞反驳那些向英国妥协的言论。
6. 播客
【答案】播客译自“Podeast" ,是来源于苹果电脑的“iPod' ’与“广播,,Cbroadcast )的合成词。它是个人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的一种方式。播客主要传播音频和视频信息。世界上第一个播客网站是由iPod 的发明者亚当·科利(AdamClarkCurry )于2004年8月13日开通的。播客在我国的起步始于2005年土豆网的建立。
7. 新闻活动
【答案】新闻活动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还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如在茶坊中,在车船上,在亲戚朋友聚会时,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相互打听新闻。信件、传真和电话中也有新闻。现在,手机短信正成为人们相互传递新闻的重要途径。另外,开会、听报告、研究工作,同样可以了解到不少新闻。这些都可以算作新闻活动。
8. 新闻五要素
【答案】新闻五要素是指构成新闻必需的材料。新闻五要素是构成完整新闻的基础。新闻五要素包括发生新闻的主角(谁)、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五要素用英语来表示就是Who (谁)、What (什么)、When (时间)、Where (地点)、Why (原因),都以W 开头,所以,新闻五要素又简称为新闻的五个W 。后来又有学者提出新闻六要素(5W+1H)的说法,H 即结果如何(How )。
9. 媒介融合
【答案】媒介融合,是指在新媒介条件下,各种介质的媒介—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传播,实现传播技术、手段、渠道的汇聚和交融,在这共同的平台和终端上,将同一或相近的信息内容向不同介质的媒介发送,最终实现媒介互动和资源共享。广义的媒介融合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我国的媒介融合可分为组织融合、资本融合、传播手段融合和媒介形态融合四种模式。
10.牌报
【答案】牌报(或是旗报)是露布的一种转化形式。在明末李自成起义军中广泛使用,把起义军的战果和作战情况写在布旗上(称旗报)、木牌上(称牌报),由人手持,沿途供民众阅读。牌报常用来发布有关战争、社会动荡等方面的消息,是我国古时常用的消息发布、鼓动宣传的形
式之一。
二、论述题
11.当前,随着社会与传媒的发展,你觉得传统的新闻价值要素哪些仍需保留? 同时,你认为还有哪些可成为新闻价值要素? 可结合实际分析并说明理由。
【答案】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事实满足社会需求的特殊要素的总和。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新闻传播者发现,受传者主要的需求是求新、求知、求近,于是新闻价值要素也就被集中概括为以下五种要素:
(1)时新性。新闻事实越新,越能满足受传者的需求,越能吸引他们的注意。时新性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新闻事实在时间上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发生的时刻与新闻见报(广播)的时刻之间的差距称作时距,时距越小,新闻价值越大; ②新闻事实是人们求知的。单位受众中事先对新闻事实无感知人数同总人数之比为求知度,求知度越大,新闻价值也越大。
(2)重要性。新闻事实所包含的社会意义也即新闻事实同新闻受传者的利害关系称为重要性。凡同多数人利害相关,为多数人所关注的事实,被认为有社会意义,也就有重要性。事实越重要,越有社会意义,报道该事实的新闻也就越有价值。这种重要性要素,是由受传者的求近(利益接近)需求心理决定的。
(3)显著性。新闻事实的知名度,或新闻事实的显要度,称为显著性。新闻中所涉及的人物、地点、事件、时间(如节日)等因素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这类新闻的价值也较大。或者新闻事实显要、突出,因而这些事实的发生、进展、结局、后果等都引人注目,于是报道该事实的新闻,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显示出一定的价值。
(4)接近性。新闻事实同接收该事实信息的受传者在地理上和心理上的接近程度为接近性。地理上的接近性主要是由事件与受众生活的利害关系决定的,接近性越大(即地理距离小),新闻价值越大,即地距同新闻价值两者成反比。心理上的接近性主要是由新闻受传者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所致,接近性越大(即心理距离小),新闻价值也越大,即心理距离同新闻价值两者也成反比。
(5)趣味性。新闻事实所具有的调动新闻受传者共同兴趣从而引起注意的有趣程度称为趣味性。趣味性越大,新闻价值也越大。新闻事实的趣味性表现为二个方面:①新闻事实新鲜奇特,不可多见,激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新闻欲; ②新闻事实充满情趣,令人激动、感奋、伤感、可笑; ③新闻事实富有人情味,调动人们的同情心、爱憎感,抨击庸俗情趣,推崇高尚情操。
以上五种价值要素,各种事实含量不一,有的有,有的无; 有的多,有的少; 有的含一种,有的含多种。一般而言,含量大,含多种要素的事实,报道此类事实的新闻,其新闻价值也大。这些新闻价值要素仍然符合现代新闻的发展需求,应该保留,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加入一些新的元素,如专业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泛,涉及到各个不同领域的知识也越来越多。这对新时代的记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记者需要专业知识过硬,同时具备某一方面的专业素质,如对外贸易、经济领域、法律领域等,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变迁,把复杂的专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