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本论文主要研究新经济时代为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着重指出只有企业大力应用信息技术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才能抓住机遇并规避风险。而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必须将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的进程视为一个为了获取未来竞争优势的战略性举措,也即企业应形成明确的信息化战略。惟有此才能确保企业对信息技术的投入,能够真正从开发和挖掘信息资源中获得巨大的收获。为此,在研究国际发展背景、借鉴国外成功企业经验、总结国内典型企业在该方面所取得成绩以及在此过程的失败教训,结合国有企业特别是中西部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思路和基本举措。 论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全面理解和把握新经济迎接新经济挑战与机遇”。21世纪经济时代的新纪元之所以被打上“新经济”的印记,主要是因为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到本世纪初整整1O年、超过120个月的时间段内经济在保持 高速增长的同时,获得了很低的通货膨胀、很低的失业率、很低的政府赤字(甚至是黑字)。这种宏观经济现象便被命名为“新经济”(New Economy),以区别于以往凯恩斯经济学理论中的传统经济和20世纪60、70年代出现的“滞胀”现象。我们根据目前出现的“新经济”从技术层面上理解为主要以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为基础和支撑的经济主要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所导致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效应。 美国“新经济”开始自里根时期的产业结构大调整。科技飞跃是新经济兴起的动力,创新是新经济的灵魂,信息化以及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新一轮全球化是新经济发展演进的基本趋势。全球化带动了信息化,信息化(Informization)进一步 加强和推张了全球化,相互影响、交织发展,成为全球新经济的两大趋势。有人将与此相对应的宏观经济政策概括为“克林顿经济学”,其实质就是对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包括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及其新经济学派(包 括长期增长学派、商业周期学派和新增长源泉学派)这三大经济思潮的理论与政策主张进行了更为广泛的“新综合”和“折衷”。 在新经济的微观层面上,以厂商理论为视角考察新经济的动力结构,全面认识架构新经济体系的基础条件,提出我国发展新经济的对策是“大力发展‘旧经济’,积极迎接‘新经济’,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并指出 “企业信息化”是网络时代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唯一选择。因此在第二部分提出了“信息化战略成为我国企业面向新经济的必然选择”。 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竞争的基石是企业。1995年Internet(国际互联网际网)正式连通以来,“一网打尽”使企业竞争与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网络时代”。市场不断转移、规则发生变化、竞争空前激烈,是网络时代企业生存的市场生态环境的典型特征。“发展是硬道理”,不仅如此,发展太慢也将遭到淘汰,因为,在网络时代盛行“快鱼吃慢鱼”“赢家统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推动力,不仅如此,技术创新不能做到面向市场、面向全球,并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管理创新为支撑、以体制创新为保障,企业仍然有被淘汰的可能,所以, 企业需要的是应用信息技术形成战略远见,理解规则、展望未来、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从而保持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的长期生存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最大背景莫过于“新经济”时代,而企业最需要的莫过于以战略的 观点看待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形成清晰明确的企业信息化战略(Informization Strategy),开发信息资源,获取竞争优势。所谓IS(企业信息化战略)企业为适应激烈的环境变化,通过集成聚合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应用信息这一战略资源,并能够整合/聚合组织制度以期获取未来竞争优势的长远运作机制和体系。由此可以 看出IS应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和持续的过程。其核心理念与我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目标有共通之处,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介入中国的现代化经济运行,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问题,使我国国有企业再次成为国民经济的富有活力的经 济组织。同时,IS还将对我国企业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市场生态环境,形成企业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机构优化提供强有力的工具和手段。 论文在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基础上在第三部分提出了“推进实施信息化战略,锻造企业未来竞争优势”。信息化理论和技术工具的开端可以上溯到60年代的MIS(管理信息系统)概念,逐步发展到实施应用MRP(物料需求计划)、CAD(广义的还包括CAM、CAE、PDM、CAPP、CIMS)、财务电算化、进而到OA(办公自动化)、MRP-II/ERP(企业资源计划)、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从简单的使用信息化设备到开始注意到管理思想的变革。从90年代以来,基于INTERNET的信息管理工具风起云涌,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面对女眦繁多的信息化工具,企业不应“乱花渐欲迷人眼”,而应深化对IS的全面认识,从战略高度把握企业信息化进程。该部分详细论述了我国企业在实施IS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障碍,并结合成功的典型案例分析,提出了实施企业信息化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步骤、方法和对策。其基本对策建议主要有:一是转变观念,最高管理层应予以高度重视;二是设立CIO,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三是系统设计,促成面向企业发展目标的IS;四是资源外包,协力制定有效可行的实施策略;五是资源外包,协力制定有效可行的实施策略;六是寻求 支持,融入到地方政府的信息化战略;七是开展培训,确保员工充分掌握有关技术技能;八是谨慎评价,并适时地升级系统。 总之,通过推动企业信息化战略,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我国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的比较低的竞争能力的状况。可以帮助企业树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观念和机制,创新市场运作、重组业务流程,这 样才能从基础上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升管理运作水平,最终实现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极大提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