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766心理学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当实验出现了“霍桑效应”时,为了改进实验,后续研究应采取( )。
A. 双盲法。
B. 消除法
C. 平衡法
D. 对抗法
【答案】A
【解析】霍桑效应是指当被观察者知道自己成为被观察对象而改变行为倾向的反应。在心理
学实验中,有效消除主试被试间不恰当的相互作用,保证实验内部效度的通用手段是双盲实验法。
2. 在知觉实验中,常用动景盘来研究( )。
A. 真动知觉
B. 诱导运动
C. 自主运动
D. 似动现象
【答案】D
【解析】要完成本题,考生首先要能分辨诱导运动、自主运动和似动现象,然后要掌握动景盘是用来研究何种现象的。动景盘是研究似动现象的常用工具。实验中,将设计好的卡通片放人景盘,使之紧贴内壁,随着景盘的旋转,观察者从窗口向内能看到卡通片上的静止图形随之活动起来。
3. 历史卷子的一个问题是让你说出美国第十任总统的名字。这个问题是_____你的答案是_____的例子。( )
A. 再认测验; 外显记忆
B. 迫选再认测验; 外显记忆
C. 回忆测验; 外显记忆
D. 回忆测验; 内隐记忆
【答案】C
4. 向被试先后呈现两道个位数的加法题,在每道加法题呈现后,要求被试报告结果; 同时,在连续呈现两道加法题后,要求被试按顺序报告出每道加法题的第二个数字。这种方法测定的是( )。
A. 前瞻记忆
B. 工作记忆
C 错误记忆
D. 回溯记忆
【答案】B
【解析】处在工作状态中的短时记忆,或者在完成当前任务时起作用的短时记忆,就是工作记忆。本题中回忆加法题的第二个数字涉及短时记忆。
5. 假如声源位于正中面上(如正前方、正后方)时差为( )。
A. 零
B.0.5秒
C.0.2秒
D. 最大值的一半
【答案】
A
【解析】当声源距离两耳的距离不相等时,声音到达两耳会产生时间差。声源位于正中面,因此,声源与两耳的距离相同,因此声音到达两耳不会产生时间差,因此,时差为0.
6. 在研究交通信号灯亮度对驾驶员反应速度的影响时,交通灯的亮度是( )。
A. 因变量
B. 自变量
C. 控制变量
D. 无关变量
【答案】B
【解析】此研究需要控制交通信号的亮度来影响驾驶员的反应速度,所以交通灯亮度是自变量。
7. 一个实验有3组被试,方差分析的组内自由度为27,则该实验的被试总数为( )。
A.24
B.28
C.30
D.81
【答案】C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方差分析中,组别k=3,组内自由度
人数n=10,总人数N=3*10=30
小组
8. SN 分布的平均数与N 分布的平均数的关系是( )。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不确定
【答案】A
【解析】SN 分布表示信号+噪音的分布,而N 分布表示的是噪音的分布。由于SN 分布是在原有的噪音刺激上再加上信号刺激,因此,SN 分布的平均数是大于N 分布的平均数的,即SN 分布永远在N 分布的右边。
二、简答题
9. 举例说明记忆的实验性分离现象。
【答案】在同一自变量影响下两种测验产生相反结果的情形称为实验性分离。
Warrington 和Weiskrantz (1970)的实验研究了遗忘症病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
让4位遗忘症病人与16位控制组病人(无脑损伤)学习字单,然后进行4种记忆测验:自由回忆与再认,模糊字辨认与词干补笔。
遗忘症病人在自由回忆与再认的测验中都比控制组差。但在其余两项测验中,遗忘症病人与控制组的成绩一样好(词干补笔中控制组稍优于病人,但差异不显著)。换句话说,遗忘症病人也能保持词语信息,但是这种保持要在特定的测验中才能表现出来。
10.简述反应时的影响因素。
【答案】(1)反应时是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反应时是心理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反应变量和指标之一。
(2)影响反应时的因素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机体因素两大类:
①外部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刺激呈现的感觉通道:不同的感觉通道的刺激的反应速度存在差异。
b. 刺激的物理特征:刺激物的大小、形状、颜色等会影响到反应时的长短。
c. 刺激物的复杂程度:刺激物的复杂程度会影响到反应时。
d. 刺激呈现的位置:不同的呈现位置会影响到反应时。
e. 刺激的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时间和空问因素的累加会影响到反应时。
f. 其他来自环境和实验仪器方面的因素也会影响到反应时。
②机体因素包括:机体的适应水平、被试的准备状态、额外动机、被试的年龄、练习、个体差异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