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填空题
1. 青藏高原海拔在4500米以上,被称为_____。
【答案】世界屋脊。
【解析】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隆起最晚、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因而被称为“世界屋脊”,又有除南极、北极之外的“地球第三极”之称。
2. “陆羽茶经元亮酒,韦家食谱步兵厨”中元亮和步兵指_____。
【答案】陶潜、阮籍
【解析】东晋陶渊明,字元亮,性嗜酒尝为平泽令。阮籍,字嗣宗,“竹林七贤”之一,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嗜酒能萧,擅长弹琴。魏末曹爽辅政时召为参军,被他托病辞去,司马氏专权时,不得己而任郎中,但不问世事,终日饮酒,听说步兵厨善酿,便求为步兵校尉,又称“阮步兵”。
3.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_____。
【答案】杭州
【解析】大运河由隋场帝于大业元年修建,至大业六年完成,以河南洛阳为中心,北从荣阳过黄河,经临清直达北京; 南面则向东开掘,到淮阴后折而向南,由扬州过长江,从江南的镇江经苏州到达杭州终点,全长二千四百余公里。
4. “炎黄子孙”中的炎帝是指_____,相传他是牛头人身,是一种农耕文化的象征。
【答案】神农
【解析】神农,也称炎帝,在中国古代神话里炎帝是太阳神,相传他是牛头人身,教人制造农具,播种五谷,聚货交易,各得其所;也曾制造陶冶斧斤,凿井取水。他还亲尝百草,发明医药,最后因中毒烂肠而死。
5. 被称为“茶圣”的是_____。
【答案】陆羽
【解析】陆羽《茶经》之旨在于“品”,即注重茶的意趣而不注重它的功用。这也是中国茶文化的灵魂所在。由于这一贡献,陆羽被尊为“茶圣”、“茶仙”。
6. 基督教的三个教派是新教、天主教和_____。
【答案】东正教
【解析】罗马帝国的东西两部分分裂后,基督教也于公元1054年分裂为两派: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和以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16世纪,德国农民思想家闵采尔掀起了反教会的农民斗争。在这一宗教改革运动的冲击下,代表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基督教新教应运而生。
7. 南北朝末年和隋代初年成书的《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家庭教育专著。
【答案】颜氏家训
【解析】到南北朝末年和隋代初年,出了一位教育家颜之推,他搜集历代家教典故,结合自己的家教实践,写成《颜氏家训》二十篇,其中有“教子”、“勉学”、“兄弟”、“治家”、“风操”、“慕贤”、“涉务”、“杂艺”等篇目,涉及封建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其精华部分在塑造人们的民族文化心理、维护社会的稳定方面,起过积极的作用; 因此可以说《颜氏家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家庭教育专著。
8. 汉代经学分为“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今文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西汉的_____。
【答案】董仲舒
【解析】今文学家,西汉以董仲舒为代表,认为孔子删订六经,是为了托古改制,是为万世立不易之法,尊孔子为经学之祖。
二、选择题
9.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果亡”这一具有唯物思想的论点是( )提出来的。
A. 孟子
B. 荀子
C. 老子
D. 庄子
【答案】B
【解析】荀子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的唯物主义观点,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柴亡”,即天道不能干预人事,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因而社会治乱的根本在人不在天。
10.建于唐贞观年间的裴氏宗祠是现存最早的宗祠,位于今( )境内。
A. 江苏
B. 江西
C. 广东
D. 山西
【答案】D
【解析】裴氏祠堂又称晋公(晋公裴度,字中立,为唐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重臣,
出将入相,爵封晋公祠,建于唐贞观三年,有前殿、后殿、状元坊、碑廊等,规模宏大。位于今山西省闻喜县。
11.在以下办学形式中,类似今天私立大学的是( )。
A. 太学
B. 国子监
C. 书院
D. 私塾
【答案】C
【解析】书院是我国封建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从宋代到清末,历时一千余年,其管理制度与教学方式跟国子监与太学等有很大区别,在我国教育史上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其实,书院有点相当于今天的私立大学:是从古代的“精舍”、“精庐”、“学馆”发展来的。
12.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内陆运河是( )时期修建的大运河。
A. 隋炀帝
B. 秦始皇
C. 武则天
D. 唐太宗
【答案】A
【解析】“大运河”由隋炀帝于大业兀年开始修建,至大业六年完成以河南洛阳为中心,北从荣阳过黄河,经临清直达北京; 南面则向东开掘,到淮阴后折而向南,由扬州过长江,从江南的镇江经苏州到达杭州终点,全长二千四百余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内陆运河。
13.元代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是我们了解古代( )文化的重要文献。
A. 越南
B. 柬埔寨
C. 老挝
D. 尼泊尔
【答案】B
【解析】周达观撰写的《真腊风土记》,就是他奉命出使真腊(今柬埔寨)时,真实记录的柬埔寨吴哥时代的灿烂文化。
14.“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语出( )。
A. 《论语》
B. 《荀子》
C. 《老子》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