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要:教科书作为教学系统的要素之一,历来都是教育研究的热点,教育专家从教科书的功能、编写、教科书的内容与结构、教科书的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中学化学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教育体制下,教科书与教材并不被严格区分,作为教学的权威和教学的唯一资源,几乎包含了课程的全部内容,其编写和使用都被严格地控制着,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是教学真实的写照。随着课程理念的转变,课程、教材、教科书的内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科书只是众多学习资源之一,并由封闭走向开放。教科书的功能由单一的知识载体向全面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转变。教科书要求教师由课本的忠实执行者向开发者转变,学生也由知识的接受者向教科书的对话者转变。
回顾有关教科书研究,主要以专家学者对教科书理念与编写研究和教师自身对教科书的处理和体会研究为主,而作为教科书的最终使用者学生本身对教科书使用状况的研究相对较少。然而,学生对教科书的使用是教科书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了解和掌握学生使用教科书的情况,对教科书自身的改进、教师使用教科书教学、学生利用教科书提高学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采取文献研究,学生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针对中学生对化学教科书的功能观和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反思过程中使用教科书的基本情况及学生对教科书的感性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指出学生在使用依据教学大纲编写的传统教科书和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新版教科书两种版本的教科书的情况下,学习的总体水平呈现出一定差异。
笔者认为教科书本身的编排和设计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重要影响。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显示,学优生与学困生对教科书功能认识及使用表现出明显差异,学生自身学习方式是影响其学习水平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在依据新的课程理念编写教科书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考虑学生学习的时空环境,学习资源的相互配置和评价学生的实质方式;二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理念的落实要建立在教师对教科书功能的深入认识和理解上,对教科书的二次开发上,对教学的不断反思上;三是学生使用教科书既要防止对教科书盲目地依赖,也要防止轻率地“抛弃”,要在与教科书的“对话”中认识和体验教科书的功能,融合自己的经验,构建促进自我发展的“学材”,发挥教科书的应有之效。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