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南民族大学822经济学基础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三级价格歧视

【答案】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完全垄断厂商对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市场收取不同的价格。三级价格歧视意味着垄断厂商对小同的人按小同的价格出售产品,但是,对于既定的团体,每单位商品都按相同的价格出售。当完全垄断厂商按三级价格歧视定价时,两个市场的边际收益相等,即:,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如果e 1=e2,则

产品的价格较

2. 自然垄断

【答案】自然垄断是经济学中的一个传统概念。早期的自然垄断概念与资源条件的集中有关,主要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传统意义上的自然垄断与规模经济紧密相连,是指一个企业能以低十两个或者更多的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者劳务,如果相关产量范围内存在规模经济时,自然垄断就产生犷。

自然垄断的一个特征是厂商的平均成本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也就是存在规模经济。因为这些行业的生产技术需要大量的固定设备,使得固定成本非常大,而可变成本相对小,所以平均成本曲线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然是下降的。例如,供电、供水和电信中的线路建设。

自然垄断同样存在着垄断低效率,因此需要政府管制。对自然垄断的政府管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①边际成本定价法及其他定价法; ②资本回报率管制。这些政府管制有助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但无法从根源上解决自然垄断带来的低效率。

3. 效用

【答案】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是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是消费者对商品主观上的偏好和评价。一种商品对消费者是否具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有消费这种商品的欲望,以及这种商品是否具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由于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的主观评价,因此,同一商品会因人、因时、因地之不同而有不同的效用。

对效用或者对这种“满足程度”的度量,西方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两种方法,即基数效用论者的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和序数效用论者的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

,把有关参数代入,可得; 如果e 1>e2,则。 。 。如果e 1<e2,则在三级价格歧视下,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市场,产品的价格较低: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市场,

4. 预算约束线

【答案】预算约束线又称为预算线、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假定以I 表示消费者的既定收入,以P 1和P 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价格,以X 1和X 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则相应的预算式为:

P 1X 1+P2X 2=I

该式表示:消费者的全部收入等于他购买商品1和商品2的总支出。由该预算式作出的预算约束线为下图中的线段AB 。

预算约束线

图中,预算线的横截距OB 和纵截距OA 分别表示全部收入用来购买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预算线AB 把平面坐标图划分为三个区域:预算线AB 以外的区域中的任何一点,是消费者利用全部收入都不可能实现的商品购买的组合点; 预算线AB 以内的区域中的任何一点,表示消费者的全部收入在购买该点的商品组合以后还有剩余:唯有预算线AB 上的任意一点,才是消费者的全部收入刚好花完所能购买到的商品组合点。

5. 规模报酬与规模经济

【答案】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规模报酬分析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企业只有在长期内才可能变动全部生产要素,进而变动生产规模,因此,企业的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

规模经济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产生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分工与专业化,以及技术因素。企业规模扩大后使得劳动分工更细,专业化程度更高,这将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技术因素是指规模扩大后可以使生产要素得到充分的利用。

规模报酬和规模经济不是同一个概念。规模报酬是所有要素投入扩大相同倍数所引起的产出变化情况,涉及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规模经济涉及规模与成本的关系。两者的联系是,规模报酬递增是规模经济的原因之一。

二、简答题

6. 根据消费者行为理论,理性消费者是如何实现消费者均衡的?

【答案】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并维持不变的一种状态,其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消费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根据消费者行为理论,理性消费者实现消费者均衡可利用下图来说明。

消费者均衡

如图所示,U 1、U2、U 3认为三条无差异曲线,U 3代表的效用水平最高,U 2次之,U 1代表的效用水平最低。AB 线表示消费者的预算线。可以看出,预算线AB 和无差异曲线Uz 的相切点E 是消费者在给定的预算约束下能够获得最大效用的均衡点。

其原因是,就无差异曲线U 3来说,它与既定的预算线AB 既无交点又无切点,这说明消费者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下无法实现无差异曲线U 3上的任何一点的商品组合的购买。就无差异曲线U 1来说,虽然它与既定的预算线AB 相交,但是,交点所代表的效用水平低于无差异曲线U 2,理性的消费者通过改变购买组合,就能达到比交点更大的效用水平。显然,只有当既定的预算线AB 和无差异曲线U 2相切于E 点时,消费者才在既定的预算约束条件下获得最大的满足,故E 点就是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

可以看出,在切点E ,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两者的斜率是相等的。即在均衡点E 有:

这就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7. 与私人物品相比,公共物品有哪些特点? 这些特点怎样决定市场机制在公共物品生产上是失灵的?

【答案】(l )公共物品是指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竞用性的物品。与私人物品相比,公共物品具有以下特点:

①非排他性。非排他性指只要社会存在一种产品和服务,就不能排除与阻止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产品或服务。

②非竞用性。非竞用性指对于任意给定的公共产品产出水平,增加一个人消费该产品不会引起产品成本的任何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