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838教育技术学[专业学位]之教育技术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学习资源
【答案】学习资源是指在教学系统和学习系统所创建得到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显现的或潜隐的条件。可用于学习的一切资源。包括信息、人员、资料、设备和技术等。一般可分为两类:专门设计的学习资源,如教科书、语言实验室等; 非专门设计的学习资源或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如戏剧、博物馆等。
2. 信息推送技术
【答案】所谓“推送((Push )”,就是用户在初次使用时设定自己所需的信息频道,此后定制信息将通过Web 自动传输给用户,用户不必每次提出请求。此过程相对以往通过“拉取(Pull )”方式来获取信息具有很多优点。通过信息推送技术,我们能够在因特网的信息海洋中自动获取优质实用的教育信息。
3. 信度
【答案】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一般多以内部一致性来加以表示该测验信度的高低。信度系数愈高即表示该测验的结果愈一致、稳定与可靠。系统误差对信度没什么影响,因为系统误差总是以相同的方式影响测量值的,因此不会造成不一致性。反之,随机误差可能导致不一致性,从而降低信度。
4. 认知策略
【答案】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一种。指学生如何获取、选择、组织信息,复习学过的内容,将新内容与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以及如何保持和检索不同类型知识方面的策略。队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5. 微格教学
【答案】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微格教学实际上是提供一个练习环境,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精简,并能使练习者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
6. 信息技术
【答案】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
技术。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的研究包括科学,技术,工程以及管理等学科,这些学科在信息的管理,传递和处理中的应用,相关的软件和设备及其相互作用。
7. 教学媒体
【答案】媒体是英文media 的译名,意思是指信息的载体和加工、传递信息的工具。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承载信息所使用的符号系统,二是指存贮和加工、传递信息的实体。当某一媒体被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就称该媒体为教学媒体或学习媒体。在教学系统中,包含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即教学信息)和教学媒体等四要素,这些要素之间通过教育信息的流动,维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8. 教学目标
【答案】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课程目标; 二是课堂教学目标:三是教育成才目标,这也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二、简答题
9. 教育技术有哪些研究范畴?
【答案】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两个范畴,包含了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5个方面:(1)设计范畴:设计包括过程的设计和资源的设计。在实践中主要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而把学习资源的设计整合到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过程的设计是详细说明学习条件的过程。设计的目的是生成策略和“产品”。设计范畴至少包括四个理论与实践方面:教学系统设计、讯息设计、教学策略和学习者特征。
(2)开发范畴:开发范畴的基础是教学媒体的开发。开发就是把媒体设计方案转化为具体物理形式的过程。开发范畴包括设计、制作和发送的功能。这个范畴可根据媒体的制作技术分为四大类: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和整合技术。
(3)利用范畴:利用就是使用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的活动。“利用”描述了学习者与教学材料和系统的相互联系。这个范畴要求系统地使用、传播、推广、实施和制度化。它受到政策和法规的限制。它的四个了范畴是:媒体利用、革新推广、实施和制度化以及政策和规定。
(4)管理范畴:管理范畴是教育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许多教育技术工作人员应尽的职责。这个范畴最早是从对媒体中心、项日计划和服务管理中演变而来的。这里的管理指的是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来控制教育技术。它的子范畴包括:项目管理、资源管理、发送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等。
(5)评价范畴:评价就是确定教学和学习是否合格的过程。评价范畴包括:问题分析、标准参照测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0.简述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功能。
【答案】多媒体网络教室又称网络机房或网络教室,是目前国内各类学校,尤其是中小学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网络教学系统。它集普通的计算机机房、多媒体演示室等功能于一体,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若干台多媒体计算机及相关的网络设备互联成小型的教学网络,为提高教学质量、建构协作化学习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它的功能如下:
(1)多媒体演示教学。教师可以将来自网络服务器和教师机硬盘或光盘中的多媒体信息(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声音)传送给学生,进行演示教学; 也可以将教师机或任一学生机的屏幕内容传送给某个、某组或全体学生; 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操作同一终端将操作示范发送给某个、某组或全体学生; 可实现全动态图形、图像、视频和声音的实时同步发送。
(2)分组教学。教师可以选择某个、某组或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3)监听监视。教师可以循环方式自动轮流监视每个学生的学习、操作情况,可以调回仃一个学生的屏幕内容进行监视。
(4)交互式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电子举手方式与教师联系,进行实时交互式的教学。
(5)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选择脱机状态进行单独学习,也可以自己调用文件服务器内的信息资源进行学习。
(6)语言辅导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耳机/话筒通话。教师可以发布信息,也可以接受学生的意见或问题,进行语言指导。
(7)网上学习。网络教室和校园网相连,并连接到国际互联网上,学生可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学习。
(8)资源共享。可提供文件服务器、打印、传真等多种设备和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
(9)进行教学测试和信息反馈分析。学生可以自己调用网络服务器
11.试依据所学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对你所熟悉的某学科的一个单元内容进行设计,提出设计方案。
【答案】“学教并重”的教学系统设计过程分析,以地理课的《日食和月食》为例:
(1)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教学顺序或学习的主题,确定教学目标为让学生掌握日食和月食形成的原因,能够分辨日食和月食。
(2)分析学习者特征,确定学习者的基础知识、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变量。学习者大多数没看到过日食或月食,不明白地球和月球的自转。
(3)确定教学的起点,决定采用“传递—接受”教学分支,确定“先行组织者”,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选择影像资料,幻灯片为教学媒体,让学生通过影像资料观看日食与月食,然后通过幻灯片讲解日食与月食的形成原因。
(4)通过形成性评价测量学习效果,通过提问的形式确定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若大多数学习者仍不能明白日食与月食形成的原因,则重新组织教学内容,重新选择教学媒体进行进一步细致讲解,若效果良好则转入促进知识迁移阶段。
(5)促进知识迁移阶段,重复强调日食月食的形成原因,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及布置课后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