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 )
A. 商代
B. 夏代
C 西周
D. 东周
【答案】C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键在于( )
A. 改革正规教育
B. 发展成人教育
C. 实施终身教育
D. 推行回归教育
【答案】C
【解析】《学会生存》自始至终贯穿一条主线:教育应该扩展到人的整个一生。在当今社会里谁也不能再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或终身教育去建立一个不断演变的知识体系,即“学会生存”。《学会生存》还明确提出了“学习化社会”的概念,并把终身教育作为学习化社会的基石。因此,答案选C 。
3. 明朝科举考试中,所采用的文体被称之为( )
A. 骄体文
B. 八股文
C. 策论文
D. 诗赋
【答案】B
4. 南京国民政府曾使用“大学院”和“大学区”的教育管理制度,它是由( )提出来的。
A. 黄炎培
B. 陈鹤琴
C. 陶行知
D. 蔡元培
【答案】D
5. 下列学校中,不属于六学的是( )
A. 律学
B. 算学
C. 书学
D. 医学
【答案】D
6. 归纳分析是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一现象(X )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另一现象(Y )也随之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那么前一现象(X )就可能是另一现象(Y )的原因。这种归纳分析的方法是( )。
A. 求同法
B. 求异法
C. 共变法
D. 剩余法
【答案】B
7. 世界近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是实施了( )
A. 补偿教育
B. 义务教育
C. 终身教育
D. 回归教育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教育发展的特征。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代的特征是不一样的。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是近代的特征,除此之外还有,教育的世俗化,教育的法制化,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而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特征,此外还有,现代教育和劳动生产有着密切联系,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形式,教育的全民化,教育逐渐走向大众。
8. 教育科学研究的目标是( )
A. 指导教育实践
B. 规范教育行为
C. 揭示教育规律
D ,制定教育方针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科学研究目标的理解情况。教育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这样类型的题目在教育学原理的前几年的试题中考查过,就是说,科学对应的就是规律,明白这个关键点,这道题选对也就很容易了。故本题的正确答案
为C.
9. 清政府颁布的第一个学制是( )
A. 壬寅学制
B. 壬戊学制
C. 癸卯学制
D. 壬子癸丑学制
【答案】A
10.1947年,日本颁布的终结军国主义教育并为战后教育指明方向的划时代教育法案是( )
A. 《学制令》
B. 《大学令》
C. 《产业教育振兴法》
D. 《教育基本法》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日本教育法案的了解程度。1872年,日本颁布了近代第一个教育
,具体规定了日本的教育领导体制和学校制度,并且效仿法国,将全国分成8改革法令《学制令》
,大学令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传授国家所需要的思想个学区。日本政府在1918年颁布了《大学令》
和知识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可以设立国立大学,私立大学,地方公立大学,单科大学,3-4年修业年限; 大多是录取的预科或者高级中学高等部的毕业生。日本在1947年的时候颁布了《教育基本
,否定了战时军国主义教育政策,为战后指明了方向,主要精神是:陶冶人法》和《学校教育法》
格,培养和平国家及社会的建设者,还有学术自由,男女同校等。
11.“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学习理论基础是( )
A. 认知发现理论
B. 认知接受理论
C. 认知目的理论
D. 认知建构理论
【答案】B
【解析】此题是对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考查。有意义接受理论也称为认知接受理论,它高度重视原有认知结构对新学习的影响,认为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具备可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是影响知识学习的首要变量。如果原有认知结构中缺乏可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则应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为新的学习提供一个认知的组织框架,“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呈现现行组织者的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托尔曼的认知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