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828地理综合之人文地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城市化
【答案】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城市化概念涉及四个方面的含义:①城市化是城市对乡村施加影响的过程; ②城市化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 ③城市化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集中点的增大; ④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例占全社会人口比例增加的过程。
2. 洪堡
【答案】亚历山大·冯·洪堡,德国科学家,洪堡的伟大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洪堡创立了因果原则、综合原则、比较原则等研究的基本方法,使地理学从古典的对地理现象的描述和记述走向近代地理学的解释和探讨因果关系,他强调地表事物的整体研究,不仅包括地表各自然现象,还包括了人类社会活动。
3. 旅游动机
【答案】旅游动机是一个人外出旅游的主观条件,包括旅游者身体、文化、社会交往、地位和声望等方面的动机。促发旅游动机产生的心理需要有两种:即探新求异的积极心理和逃避紧张现实的消极心理。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除有个性心理因素和个人因素外,还有某些外部因素。
4. 政治空间结构
【答案】政治空间结构是由政治地理单元中包括领土范围、边界、位置、形状和具有支配地位的中心性区域等空间要素组成的。其中每一空间要素都对政治地理单元特征产生深刻影响。此外,只有空间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政治空间结构,这些要素才能发挥其现实的影响作用。
5. 拉采尔
【答案】拉采尔(1844~1904年)德国地理学家,人类学家,近代人文地理学奠基人之一。他致力于研究人类迁移、文化借鉴和人地关系,对人文地理学有系统论述。提出国家有机体说,创用生存空间一词,首次说明了文化景观概念。著有《人类地理学》、《人类史》、《政治地理学》、《地球与生命:比较地理学》等。他的主要成就在于:①他为人生地理学或他创名的人类地理学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导路线; ②他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引入者,在其《人类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等著作中,阐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国家等的支配作用,是人文地理学理论体系中完整和系统的早期思想。
6. 斯匹克曼
,围堵政策之教父’,【答案】荷兰裔美国人,地缘战略学家,国际关系学者,被称为’。他是
美国外交政策的古典现实主义的发起者之一,将东欧政治思想带入美国。斯皮克曼出过两本谈外交政策的书,从斯皮克曼的地理学与外交著述看来,他支持地理决定论。
7. 区域发展战略
【答案】区域发展战略是对一定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有关全局性、长远性、关键性的问题所作的筹划和决策。是在较长时期内,根据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估量,考虑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方面关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所要达到的目标、所应解决的重点和所需经历的阶段以及必须采取的对策的总筹划和总决策。
8. 城市金字塔
【答案】城市金字塔是指把一个国家或区域中许多大小不等的城市,按规模大小分成等级,形成一种普遍存在的规律现象,即城市规模越大的等级,城市的数量越少,而规模越小的城市等级,城市数量越多,再把这种城市数量随着规模等级而变化动的关系用图表现出来。金字塔的基础是大量的小城市,塔的顶端是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城市,城市金字塔提供了一种分析城市规模分布的方法,可以对不同国家、不同省区或不同时段的城市规模等进行分析。
二、简答题
9. 简述地理物象的二种距离。
【答案】(1)地理物象
,是人地理物象是指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映象)
们对周围的地理环境通过直接或间接观察、体验和了解而得到的具体形象。它是知觉判断、地理优选以及决策行为形成的基础。
(2)地理物象的三种距离
①物理距离,表示人们与某地理事物间隔的实际长度。
②时间距离,表示人们到达某地理事物所需的时间。
③价格距离,表示人们到达某地理事物所需要的费用。
由于人们在环境中认识客观距离时受到主观因素(对区域的熟悉程度、年龄对距离估计的影响等)、刺激因素(路线转变、环境地物等)以及主观因素与刺激因素相互作用因素(刺激吸引力、距离联通、情感牵涉、乡土观念等)的影响产生认知距离,认知距离往往夸大或缩小了相应的客观距离。认知距离一般同里程、耗时和花费三个要素呈现正相关关系,由于认知距离不同,地理物象的清晰程度也存在着差异。
10.结合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分析世界和中国的地缘政治以及中国应采取的国家安全战略。
【答案】(1)中国应处理好同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与美国的关系。中美关系是
中国对外关系的重中之重,对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有重大影响。
(2)中国应继续推进睦邻友好战略,立足东亚。中国处于东亚的中心,东亚是中国的安全屏
,中国应立足东亚。 障,正所谓“唇亡齿寒”
(3)中国应继续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是第三世界的一员,中国应与第三世界各国在发展经济、建设国家的事业中相互学习、相互支持。
(4)中国应经济参与国际事务,推行多边外交战略。争取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性、区域性组织中开展活动,向世界展示中国大国的国际形象,在国际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1.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和功能文化区的特征。
【答案】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文化区大体可以分为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和乡土文化区三类。
(1)形式文化区
①涵义
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②特征
形式文化区具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为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及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这种文化区是该文化现象在自然状态下,不受外部的某种作用而形成的。如:普通话。
(2)功能文化区
①涵义
功能文化区是指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②特征
功能文化区都有中心,有些文化现象形成不了一个完整的功能区。如:国家。
12.人口迅速增长所引起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答案】人口迅速增长导致环境问题主要有
(1)大城市的空气污染严重
世界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汽车的普及使排放的烟尘和有毒气体猛增。发展中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有较大幅度增加,发达国家人均排放量略降但总量未减。发达国家由于南北能源结构和消费方式不同故城市上空臭氧含量低。拉丁美洲由于工业废料增多等因素使其成为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酸雨现象的普遍。
(2)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工业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的增多,对森林的破坏使其对碳循环的制约作用减弱,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人为因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一日间降落倾盆大雨的天气现象在取代每年降雨量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