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师范学院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630现代汉语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汉语的熟语主要有成语、歇后语和_____语三种。

【答案】惯用

【解析】熟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精练的形式,大都源远流长,运用普遍,极富于表现力,包括成语、歇后语和惯用语三种。惯用语是指口语中短小定型

的习用的短语,大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其他格式的。例如:“耍花招、下马威、天晓得”等。

2. 词形变化所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的聚合称为“_____”,不管语言中是否有词形变化,词类从根本上讲都是根据_____来确定的。

【答案】语法范畴; 句法功能

【解析】词形变化是语法形式,每种变化都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词形变化所表现得语法意义的聚合就称为“语法范畴”。形态原则和功能原则是基本一致的。如果形态不充分,或者和句法功能发生矛盾,词类还得按照句法功能来定。

3. 古代汉字的发展,是在表语素义的象形字、_____字、_____字的基础上发展出只表示音的假借字,之后大量运用______手段造字。

【答案】指事、会意:转注

【解析】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字形也要表音,但是它们的字形是先记录字义,然后通过形义一起去表汉语中的字词或语素音。

4. 划分词类主要以词的_____功能为标准。

【答案】语法

【解析】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是参考的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和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

5. 普通话的舌面元音中,属于前元音的是( )、( )、( )。

【答案】i ; a ; e

6. 普通话d 和m 是最小的能够辨义的语音单位,分属于两个不同_____。

【答案】音位

【解析】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有同等使用价值的一组音素,可归并为一个音位,有些音素的不同能起区别意义的作

用,就要看做不同的音位。d 和m 能够区别意义,因此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音位。

7. 汉语语法学的建立以_____的《马氏文通》的出版为标志。

【答案】马建忠

8.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______》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答案】《汉语拼音方案》

【解析】《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也是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于1955-1957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18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它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9. 语言学研究有三大传统:_____的小学传统,_____传统和印度传统。

【答案】中国; 希腊一罗马

【解析】中国、希腊一罗马、印度在传统语文学的研究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10.语音的四要素是指度的大小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大点声说话! ”是指______大些。,“小孩儿说话声尖”“尖”是指______。

【答案】音长; 音强; 音高; 音色; 音强; 音高

【解析】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是语音的四要素。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颤动的快慢。音强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颤动幅度的大小有关。音长是指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颤动的时间的久暂。音色又称音质,是指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颤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二、单项选择题

11.下面关于文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音位文字的字符记录语言中的所存音位。如英语使用的文字。

B. 音节文字的字符表示语言中的音节,如汉语使用的文字。

C. 车甫音文字的字符只表示语言中的辅音,如阿拉伯语使用的文字。

D. 从字符与语言的关系看,不会存在表意文字。

【答案】D

【解析】每一种语言都有一个由若干音素、音节组成的语音系统和由语素、词构成的词汇系统,四者都可以用符号记录它。记录语素、词的称为语素文字、表词文字,可合称为表意文字。汉字就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12.“你的到来”是:( )

A. 体词性短语

B. 谓词性短语

C. 副词性短语

D. 主谓短语

【答案】A

【解析】“你的到来”可以作句中的主语和宾语,是体词性短语。

13.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没有文白二读的字是_____:

A. 给

B. 勒

C. 凹

D. 熟

【答案】A

【解析】B 项,“勒”文读“1è”,白读“l ēi ”; C 项,“凹”文读“āo ”,白读“w ā”; D 项,“熟”文读“sh ú”, 白读“sh óu ”。

14.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 人们能够说出的句子是无限的,组成句子的规则也是无限的。

B. 身势等伴随动作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辅助交际工具。

C. 婴儿最早的智力活动就是学说话。

D. 人类大脑两个半球的分工是天生的。

【答案】C

【解析】A 项错误,人们能够说出的句子是无限的,组成句子的规则却是有限的,这是语言的递归性决定的。B 项错误,身势等伴随动作属于非语言的辅助交际动作。C 项正确,孩子最早的智力活动就是学话,孩子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思维能力的形成,都是通过学话实现的。D 项错误,大脑的分工并非天生,是在后天的侧化中不断完善的。

15.与“开车的”句法功能比较接近的短语是( )。

A. 就一天

B. 没几天

C. 大晴天

D. 才两天

【答案】C

【解析】“开车的”是省略了中心语的名词性短语,只有c 项是名词性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