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化学发光分析法作为发展迅速的新技术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该方法具有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等优点,因此发展速度很快。近些年来,分析工作者又将流动注射技术与化学发光法相结合,采用连续进样测定,使得样品测量在线、迅速、自动地完成,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拓宽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包括综述和研究报告两部分。 第一部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综述 ●介绍了流动注射分析法的特点。 ●介绍了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原理、类型、常见的发光剂和氧化剂种类。 ●综述了近年来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主要介绍了鲁米诺、光泽精、过氧化草酸酯等发光体系及以铈(Ⅳ)、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高锰酸钾等为氧化剂的化学发光体系,简要介绍了新体系和新技术在化学发光分析中的应用。 ●展望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的发展前景。 第二部分:包括五个研究报告,两个鲁米诺-铁氰化钾体系,一个鲁米诺-高锰酸钾体系和两个鲁米诺-NBS体系分别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首先,基于儿茶素对鲁米诺-铁氰化钾化学发光体系化学发光的抑制作用,建立了测定儿茶素的新方法。在碱性条件下,鲁米诺与铁氰化钾产生一个稳定的化学发光信号,加入儿茶素后,发光信号明显降低,在儿茶素的浓度为2.4-240ng.ml-1范围内,化学发光强度的降低值△I与儿茶素浓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σ)为1.3ng.ml-1。对2.0×10-5mg.ml-1的儿茶素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8%。该方法可应用于市售茶叶和儿茶药材中总儿茶素的含量测定,方法的检出限低,操作简单快速,结果令人满意。 阿昔洛韦对鲁米诺-铁氰化钾化学发光体系有显著的的增强作用。基于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阿昔洛韦的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化学发光强度的增加值△I与阿昔洛韦浓度在7.0×10-4-2.1×10-2m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工作曲线为△I=30.16C(10-4mg.ml-1)-372.1, R=0.9939;检出限(3σ)为3.3×10-4mg.ml-1。对4.2×10-3mg.ml-1阿昔洛韦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7%。该方法用于阿昔洛韦片中阿昔洛韦的含量测定,并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做了对照,结果基本相符。 在硫酸介质中,高锰酸钾氧化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甲硝唑对该体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甲硝唑的新方法。实验中以样品做载流,鲁米诺与高锰酸钾混合后注入载流中,采用反相流动注射的方式,甲硝唑浓度在1.4×10-3-2.0×10-2mg.ml-1范围内,相对化学发光强度△I与甲硝唑浓度的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的检出限(3σ)为1.2×10-3mg.ml-1,相对标准偏差(C=0.02mg.ml-1,n=11)为1.8%。方法应用于片剂中甲硝唑含量的测定并与药典法做了对照,结果令人满意。 在碱性介质中,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氧化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利巴韦林对该化学发光体系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利巴韦林的新方法。同样采用反相流动注射的形式,利巴韦林浓度在7.4×10-3~7.4×10-2mg.ml-1范围内,相对化学发光强度△I与其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I=1620LogC(10-3mg.ml-1)-210.6,R=0.9978,方法的检出限(3σ)为1.5×10-3mg.ml-1,相对标准偏差(C=7.4×10-3mg.ml-1,n=9)为4.5%,该方法应用于注射液中利巴韦林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基于布洛芬对鲁米诺-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化学发光体系的化学发光增强作用,建立了一种测定布洛芬的化学发光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化学发光信号的增强值△I与布洛芬的浓度在6.9×10-6-6.9×10-5mg.m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工作曲线的回归方程为:△I=410.9C-71.66(C:1.0×10-5mg.ml-1),R=0.9968,检出限为6.3×10-6mg.ml-1,对3.45×10-5mg.ml-1的布洛芬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应用此方法测定了片剂中的布洛芬含量,结果令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