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69岁。因右上肢疼痛半年余,加重3天于疼痛门诊就诊。患者曾于1年前因"结肠癌"行手术治疗。术后于右上肢行PICC输液治疗。半年后出现右上肢肿胀,移除PICC导管,改到左上肢行PICC。但在一次右上肢稍微用力后出现疼痛,难以忍受,曾口服止痛药物治疗,此后右上肢不敢被触碰,疼痛持续存在,时轻时重,严重时疼痛难忍,呈跳痛、放电样和严重的烧灼样疼痛,影响休息和睡眠。查体可见右上肢前臂肿胀,下臂萎缩,触痛明显,被动体位,活动受限。X线片、骨扫描及磁共振等进一步检查排除骨转移。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诊断标准包括() A.具备肢体外伤的诱因且与外伤不相称的肢体疼痛。 交感神经系统异常表现:血管功能障碍。 肢体活动明显受限,伴有组织萎缩或肥大。 X线、CT证实的斑片状骨质疏松。 核素扫描显示受累部位放射性浓集。
患者,男,15岁。时有腰背部疼痛、僵硬3个月,休息时加重,其祖父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经骶髂关节摄片见关节面可疑模糊。无皮疹,无肠道和泌尿系统感染病史。针对上述临床表现,给予治疗措施应该是() A.保持脊柱适当活动,如游泳、俯卧、体操、扩胸。 睡硬板床。 定期门诊随访。 非甾体抗炎药。 效果不佳时加用SASP或MTX等。
患者,男,15岁。时有腰背部疼痛、僵硬3个月,休息时加重,其祖父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经骶髂关节摄片见关节面可疑模糊。无皮疹,无肠道和泌尿系统感染病史。由上述提供的病史,该患者应诊断为() A.Reiter综合征。 强直性脊柱炎。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 坐骨神经痛。 骨关节炎。
患者,女,46岁。对称性多关节肿痛1年,加重3个月入院。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双腕关节肿痛,伴有晨僵,每天可持续>1小时,自行口服"双氯灭痛片、泼尼松片"症状可好转,未规律治疗。近3个月,出现双肘关节,双足跖趾关节肿痛,以上关节肿痛加重,并出现双肘、枕部皮下结节。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起病以来,伴有口干、眼干,精神食欲差,睡眠差。既往史、个人史、月经婚育史无特殊。家族史中其母患有类风湿关节炎。体格检查:血压130/76mmHg,心肺腹无特殊阳性体征。双肘、枕部皮肤可触及皮下结节,质硬,无压痛。左手第2、3、4近端指间关节、右手第3、5近端指间关节呈梭形肿胀,左2、3、4掌指关节、右3、4、5掌指关节、双腕关节肿胀,压痛(+),双肘关节活动受限,左足第二跖趾关节肿胀,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5.1×109/L,血红蛋白96g/L,血小板538×109/L;血沉76mm/h,CRP0.27mg/dl。适宜的治疗措施包括() A.活动期应注意休息,缓解期应加强关节锻炼。 注意建立长期治疗的观念,定期去医院检查。 小剂量的皮质类固醇,如泼尼松10~20mg/日。 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如美洛昔康、赛来昔布等。 单独或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羟氯喹、柳氮磺吡啶、CTX等。
患者,女,46岁。对称性多关节肿痛1年,加重3个月入院。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双腕关节肿痛,伴有晨僵,每天可持续>1小时,自行口服"双氯灭痛片、泼尼松片"症状可好转,未规律治疗。近3个月,出现双肘关节,双足跖趾关节肿痛,以上关节肿痛加重,并出现双肘、枕部皮下结节。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起病以来,伴有口干、眼干,精神食欲差,睡眠差。既往史、个人史、月经婚育史无特殊。家族史中其母患有类风湿关节炎。体格检查:血压130/76mmHg,心肺腹无特殊阳性体征。双肘、枕部皮肤可触及皮下结节,质硬,无压痛。左手第2、3、4近端指间关节、右手第3、5近端指间关节呈梭形肿胀,左2、3、4掌指关节、右3、4、5掌指关节、双腕关节肿胀,压痛(+),双肘关节活动受限,左足第二跖趾关节肿胀,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5.1×109/L,血红蛋白96g/L,血小板538×109/L;血沉76mm/h,CRP0.27mg/dl。可能的诊断是() A.类风湿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心功能不全。 骨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患者,男,15岁。时有腰背部疼痛、僵硬3个月,休息时加重,其祖父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经骶髂关节摄片见关节面可疑模糊。无皮疹,无肠道和泌尿系统感染病史。根据纽约标准,患者骶髂关节X线片分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