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南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中国新诗研究所626文论与写作之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一般认为,以马洛为代表的英国的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______为莎士比亚戏剧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答案】大学才子派
【解析】“大学才子派”是16世纪后期在英国出现的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他们大多都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学识渊博,在戏剧创作上颇有创新。代表人物有李利、马洛等,他们为莎士比亚戏剧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2. 柏拉图称希腊女诗人______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答案】萨福
【解析】萨福是古希腊著名的女抒情诗人,是西方文学史上开天辟地的女诗人。一生写过不少情诗、婚歌、颂神诗、铭辞等,她的作品多为柔美婉约的渴求爱恋的情诗,并且常常为她的女弟子所作。
3. “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品有的______《嚎叫》。
【答案】金斯堡
【解析】“垮掉的一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风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该流派的作家都是性格粗犷豪放、落拓不羁的男女青年,他们生活简单、不修边幅,喜穿奇装异服,厌弃工作和学业,拒绝承担任何社会义务,以浪迹天涯为乐,蔑视社会的法纪秩序,反对一切世俗陈规和垄断资本统治,抵制对外侵略和种族隔离,讨厌机器文明,他们永远寻求新的刺激,寻求绝对自由,纵欲、吸毒、沉沦,以此向体面的传统价值标准进行挑战,因此被称作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有金斯堡及其作品《嚎叫》。
二、名词解释
4. 《十日谈》
【答案】《十日谈》是薄伽丘创作的意大利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巨大社会价值的一部文学作品。1348年,意大利一城市瘟疫流行,10名男女在乡村一所别墅里避难。他们终日游玩欢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共住了10天讲了百个故事,这些故事批判天主教会,嘲笑教会传授黑暗和罪恶,赞美爱情是才华和高尚情操的源泉,谴责禁欲主义,无情暴露和鞭挞封建贵族的堕落和腐败,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5. 拜伦式英雄
【答案】拜伦式英雄是指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他们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 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例如,抒情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贵公子哈洛尔德,《东方叙事诗》之一《海盗》中的主人公康拉德,哲理剧《曼弗雷德》中的主人公曼弗雷德等,都是典型的“拜伦式英雄”。
6. 舞论
【答案】《舞论》是印度古代戏剧理论著作。作者传为婆罗多牟尼,即婆罗多仙人。这是一部诗体著作,采用史诗的格律,有几处用散文解说。用梵文写成,共分37章。书中主要论述戏剧的理论和实践,但兼及舞蹈、音乐,甚至语法、修辞。《舞论》的“舞”实指戏剧,其中包括音乐和舞蹈动作,应是戏曲一类。书中接触到的文艺理论问题,成了后来各派理论的依据。
7. 巴那斯派
【答案】巴那斯派是法国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又称“高蹈派”。以古希腊神话中阿波罗和缪斯诸神居住的巴那斯山称其名,并出有诗选《当代巴那斯》。巴那斯派反对浪漫主义的直抒胸臆,倡导艺术形式的“唯美主义”,诗歌造型精巧美丽。它主张诗歌脱离社会,不问政治; 以创作“冷静的”、“客观的”、“无我”的诗相标榜,充满悲观颓废情调; 形式上刻意追求造型美感,是当时自然主义思潮在诗歌创作中的表现,亦为法国象征主义的文学前驱。
8. 《跳房子》
【答案】《跳房子》是阿根廷著名作家胡利奥·科塔萨尔的代表作,被誉为“拉丁美洲的《尤利西斯》”、“二战后关于情感和观点的最为强劲的百科全书”。小说叙述的是一位任性不羁的拉美知识分子——奥利维拉,为了追求人生的真啼来到西方文明的“天堂”——巴黎,却发现自己与其格格不入,与周围的人和整个社会无法沟通。失望之余,他不得不舍弃爱情与友谊,回到“人间”——布谊诺斯艾利斯。然而,在这时他同样找不到自己形而上的追求。他执著地寻找理想中的精神天堂,但无论巴黎,还是阿根廷,苦苦的求索,只是使他一次次跌入失望的绝境。
9. 荷马史诗形成的“小歌说”
【答案】荷马史诗形成的“小歌说”是近代以来,学者们开始对荷马史诗的创作过程和是否系一人所作提出了怀疑,因而分为两大派。一派为“统一说”,认为史诗具有统一的艺术风格和特色,是一人所作,作者即荷马。另一派为“分解说”,即“小歌说”,认为如此宏伟完美的史诗不可能一赋而成,由一人创作,而且史诗中有许多事实前后矛盾,不相一致。每部史诗皆可明显地分解成若干小歌,是一些零篇编集而成,有的为后人追加,并经过窜改。
三、简答题
10.人文主义文学的特征。
【答案】人文主义文学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自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鲜明的新质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文学品格,其特征主要表现为:
(1)对人的关注是人文主义文学的精神核心就文学的文化主旨精神而言,人文主义文学与当时的哲学、科学、艺术等领域一样,对人的关注成为人文主义文学的精种核心。它反对中世纪封建教会鼓吹的以“神”为本,主张以“人”为本,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
(2)对现实生活的描写是人文主义文学的重要主题描写现实生活,表达人文主义思想,成为人文主义文学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主题。人文主义文学将人文主义思想作为斗争武器,着力描写现世生活,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欲望要求,肯定了人的权利,传达了资产阶级的价值标准。
(3)人文主义文学在艺术风貌上的深刻变化由于文学精神的根本性变更和题材与主题的根本性转换,使得人文主义文学的艺术风貌也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
①展示人的精神世界、情感特征、欲望要求等成为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艺术追求。人文主义文学所描写的形象大多充满“情”和“欲”,生机勃勃。它或充满着昂扬乐观的进取精神,或展示着令人愉快的生活情趣,或蕴含着人的困惑、渴望及其激情。
②在创作方法上,为配合表现现实生活的艺术追求,人文主义文学抛弃了中世纪宗教文学寓意、象征、梦幻的创作方法,在继承民间文学写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再现了更高的艺术真实。
③在文学形式上进行了创新。人文主义文学扩大了传统文学的体裁领域,原有的一些题材如抒情诗、叙事诗、戏剧等,从形式到技巧进一步走向成熟。另外作为近现代文学主要形式之一的十四行诗、框架是短篇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等艺术形式,都发端于这一时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种题材上的鲜明特征,既是人文主义作家继承和借鉴传统题材形式的结果,同时也是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导致人们视野开阔和个人意识增强的产物。
④人文主义文学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当时一些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一般均是本民族语言的奠基者和文学语言的大师,他们摈弃了当时的官方语言——拉丁语,采用普通老百姓所通晓的俗语、侄语或口语进行创作,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11.怎样从“物哀”的角度解读《源氏物语》?
【答案】《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在日本开启了“物哀”的时代。作品的成书年代一般认为是在1001年至1008年间,因此可以说,《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小说描写了平安京时期日本的风貌,揭露人性,宫中的斗争,反映了当时妇女的无权地位和苦难生活。从“物哀”的角度解读《源氏物语》;
(1)《源氏物语》是以“物哀”为宗旨的
日本18世纪的著名学者本居宣长认为《源氏物语》是以“物哀”为宗旨的。“物哀”的含义大致是人由外在环境触发而产生的一种凄楚、悲愁、低沉、伤感、缠绵悱恻的感情,有“多愁善感”和“感物兴叹”之意。《源氏物语》的确是一部充满“物哀”情调的作品,由于选取日常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