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宁波大学外语学院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专业学位]之中国文化读本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于( )。
A. 乾陵
B. 昭陵
C. 茂陵
D. 定陵
【答案】A
【解析】在唐代,以山为陵是帝王陵寝最为突出的形式,其中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在陕西省乾县的梁山,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修建于公元684年,地宫凿于梁山主峰之下,南边两峰,东西对峙,峰顶置阀,形成天然门户,气势宏伟异常。
2. 各个民族都有自己喜爱的植物、花木,并以此寄托情感,比喻某种品格,中国也有“岁寒三友”之说,“岁寒三友”是指( )。
A. 松、柏、梅
B. 松、蓬、梅
C. 松、竹、梅
D. 松、柳、梅
【答案】C
【解析】古人以“梅、兰、竹、菊”为“四君子”; 以“松、梅、竹”为“岁寒二友”。
3.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兼亡”这一具有唯物思想的论点是( )提出来的。
A. 孟子
B. 荀子
C. 老子
D. 庄子
【答案】B
【解析】荀子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的唯物主义观点,认为“天行有常,小为尧存,不为架亡”,即天道不能干预人事,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因而社会治乱的根本在人不在天。
4. ( )与曲阜孔庙、北京故宫并称为“中国三大古代建筑群”。
A. 高山中岳庙
B. 运城关帝庙
C. 邹城孟庙
D. 成都武侯祠
【答案】A
【解析】河南省篙山脚下的“中岳庙”,从“中华门”起到“御书楼”止,前后多达十一进,殿堂房屋四百余间,它与曲阜孔庙、北京故宫并称为“中国三大古代建筑群”。
一、选择题
1.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句话出自( ).
A. 《庄子》
B. 《孟子》
C. 《孙子》
D. 《老子》
【答案】D
【解析】老子哲学中有许多极其宝贵的精华,这就是他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事物的自身都包含着他物,任何事物都是正与反、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有的甚至相反相成,这些对立统一的关系,都可以物极必反,互相转化,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 将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类始于隋代。按照这种分类方法,历代文学家的文学作品应该归为( )。
A. 经部
B. 史部
C. 子部
D. 集部
【答案】D
【解析】“经、史、子、集”四分法始于隋朝。《隋书·经籍志》著录了东汉以来的大量文献,并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另附佛、道二类,不列入四部之内,从此有了“四部”之称。“经部”包括儒家经典以及研究、解释这些经典的著作; “史部”包括了所有的史书以及研究、评论这些史书的著作; “子部”包括除儒家经典之外的兵、法、农、医、天文、算术等各家著作; “集部”包括历代作家的文学作品,如诗、词、赋、曲、散文等。
3. 图画文字产生后开始出现( ),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文明时代的开端。
A. 楔形文字
B. 象形文字
C. 腓尼基字母
D. 拼音字母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