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大学人文学院707文史基础之语言学纲要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反义关系
【答案】反义关系是指意义相反的一对词之间的关系。语言中有很多意义相反的词,称为反义词。它是现实现象中矛盾的或对立的现象在语言中的反映。反义词的意义所概括反映的是同类现象中的两个对立的方面。反义词在修辞上有对比作用,可利用来揭露矛盾,突出对立面。
反义关系有互补反义关系和和极性反义关系两种类型。例如,“正”和“反”、“男”和“女”、
,都是互补反义关系,其中不允许插入第三种状态; 而“白”和“生”和“死”“黑”、“大”和“小”、
“朋友”和“敌人”等都是极性反义关系,其中都还允许第三种情况存在。
2. 语境
【答案】语境的含义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指话语的物理语境,也称“言谈现场”。物理语境指话语的说话者/受话者、说话当时的时空及这一时空中的所有存在。
其次,语境还包括话语语境。话语语境是指一个连贯的言语事件中前面或后面的话语,如交谈双方前面说过的话、小说中的上下文。语境还包括说话者和受话者的背景知识,作为语境的背景知识可以非常广泛,包括语言知识之外的生活常识和社会文化知识。
3. 词义的模糊性
【答案】词义模糊性是指从客观事物和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词语意义的一种的特征。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概括抽象的反映,概括是把特殊的、复杂的东西归为一般的、简单的东西。经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它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线。
,,,等都只有一个大例如,语言中“早晨”和“上午”“下午”和“傍晚”“傍晚”和“夜晚,
致的范围,相互间没有一个几点几分的明确界限。即使像“人”这样的词义,尽管所指是明确的,但词义究竟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每个人的回答也绝不会完全一样。这些例子说明,一般词的词义多少都带有模糊性。
4. 语言的社会变体
【答案】语言的社会变体是指社会方言。这种在全民语言基础上产生的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和语言变体,就是社会方言。社会方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用词方面。社会中的人群由于年龄、性别、职业、阶层、阶级的不同而分化为不同的社团,在每个社团的内部人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较为密切,交际频繁,而不同社团间的交际相对稀疏,从而不同言语社团内部形成了区别于其他社团的独特的语言特点。
二、简答题
5. 音素、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
【答案】音素是根据人类语言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例如,“爸”(ba[pa]从音色角度可以划分出“b ”和“a ”两个不同的音素; 而音位是在某种具体的语言或方言中根据能否区别意义划分的最小的音系单位,有同等使用价值的一组音素,可归并为一个音位; 音位变体是一个音位中包含的一些不同的音。音素、音位与音位变体二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1)联系
音素构成音位,音位又有多个音位变体。而音位变体是音素在具体语言中的反映和表现。 (2)区别
①音位与音素的区别
a. 划分角度不同。音素是从人类语音的音质上着眼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两个音若音质不同,就是两个不同的音素。
b. 划分范围不同。音素是从人类的语言所能用到的全部语音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而音位则是在某种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系统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②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区别
a. 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 音位是一个总的名称,而一个具体的音位,总是要通过不同的变体体现出来。例如,一个音位有四个变体,这个音位在不同场合总是表现为其中某一个具体的音位。音位本身是抽象的。
③音素和音位变体的区别
音素是从语音的自然属性角度划分的,而音位变体是从社会属性的角度划分的。音素之间有些也能区别意义,而音位变体之间是不具有辨义功能的。
6. 举例说明什么是音位归纳的互补原则。
【答案】(1)音位归纳的互补原则音位互补原则是在音位归纳过程中必须遵守的重要原则。音位的不同条件变体各有自己的分布条件,绝不出现在相同的位置上,因而它们的分布状况是互相补充的。音位的互补关系是指处在不同语音环境中的音素之间的关系,凡是处于互补分布中的语音差异一般不能造成音位的对立,因而互补也是归纳音位的一项重要的语音标准。
(2)举例分析
例如普诵话的/a/可出现在以下不同的字音中:
①“哀、安、冤”中的韵腹由于受了靠前的韵尾的影响,实际读音是前低元音[a];
②“烟”中的韵腹由于受到韵头和韵尾的双重影响,实际读音舌位不但靠前,而且升高了,是一个前半低元音;
; ③“啊、压”等没有韵尾,韵腹实际读音舌位居央,是一个央低元音
④“熬、昂”等的韵腹,由于受靠后的韵尾的影响,它的实际读音是一个后低元音。 可见,/a/由于出现的语音环境(条件)不同,受到的影响不同,实际读音也不大相同。但是,这些不同的读音,当地人听起来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a/
的音位变体
就是处于互补分布中的。
7. 语法意义; 语法范畴
【答案】语法意义与语法范畴的相同和不同表现如下:
(1)相同点
语法意义是反映词语组合方式、组合功能、表述功能的高度抽象的意义的,性、数、格、人称、时、体等范畴意义也是反映上述方式和功能的。
(2)不同点
①语法意义是由语法形式表示的反映词语的组合方式、组合功能、表述功能等的高度抽象的意义。如主谓关系、动宾关系等是反映组合方式的,名词、动词等是反映词语的组合功能的,陈述、疑问等是反映词语的表述功能的。词形变化所表现的语法意义的聚合称为“语法范畴”。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体、态、人称等。
②语法范畴就是词形变化所表达的语法意义的类。
三、论述题
8.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如下观点:系统性只存在于共时语言学,不存在于历时语言学中。请你结合语言事实谈谈对这种观点的认识。
【答案】索绪尔认为,语言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语言符号的系统性和语言是一个价值系统两个方面。
(1)语言符号的系统性首先体现在语言符号的组成是分层级的。语言符号是音与义的结合体,而音处于最下层,音位是语音子系统的最小单位,音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更大的单位一一音节,属于语言系统的下层一一音系层。
(2)语素与语素组成的更大单位是形式和意义结合的语言符号,属于语言层级装置的上层一一语法层,这一层又可以分若干级;
第一级是语素,这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结构单位;
第二级是由语素的组合构成的词;
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词组或短语;
第四级是由词组成短语构成的小句;
第五级是小句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
(3)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还体现在其运转规则一一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上。组合关系是指若干较小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较大的语言单位,其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又称线性序列关系。聚合关系是指具有相同组合功能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又称为联想关系。具有相同聚合关系的语言单位,就构成某种聚合类,即功能类。组合是横向的,聚合是纵向的; 组合是第一性的,聚合是第二性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