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第二军医大学心理与精神卫生学系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概念的结构包括概念名称、( )、概念特征和概念实例。

A. 概念的可用性

B. 概念的可学性

C. 概念的明晰性

D. 概念的定义

【答案】D

2. 在概念学习中,引发认知冲突及其解决的过程实质是为了实现( )。

A. 概念转变

B. 概念形成

C. 概念同化

D. 概念整合。

【考点】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

【答案】A

【解析】概念转变是指认知冲突的引发和解决的过程,是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概念同化就是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给学习者提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习者获得概念的方式。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包括,第一,充分了解学生相关学科的原有知识经验背景,了解学生有哪些错误概念。第二,充分运用学生的原有概念,创设教学中的认知冲突,以此作为引发学生进行概念转变学习的契机。第三,在开放性的课堂气氛中,通过讨论分析,是学生调整原来的看法,形成新的观念。因此,答案选A 。

3. 强调复杂情景和真实学习任务的学习理论派别是( )。

A. 联结理论

B. 认知理论

C 建构主义理论

D. 人本主义理论。

【考点】不同学习理论派别的核心观点。

【答案】C

【解析】联结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牢固联结的过程;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并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之间的联结,而是出动地在头脑中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指出,学习问题必须在真实的情景中展开,必须是一项真实的任任务; 强调学习任务的复杂性,反对两者必居其一的观点和二者择一的环境; 强调协作学习的重要性,要求学习环境能够支持协作学习; 强调非量化的整体评价,反对过分细化的标准参照评价; 要求设计学习任务展开的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必须提供学习资源、认知工具和帮助等内容,以反映学习环境的复杂性,在学习发生后,学习者必须在这一环境中活动; 应设计多种自主学习策略,使得学习能够在以学生为主体中顺利展开。人本主义理论从人性论、自我实现理论及“患者中心”出发,突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

4. 小学儿童的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过渡中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大约在( )。

A. 三年级上学期

B. 三年级左右

C. 四年级上学期

D. 四年级左右

【答案】D

5.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

A. 积极的社会功能

B. 应有的责任能力

C. 应有的责任义务感

D. 道德精神面貌

【答案】A

【解析】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因此,正确答案选A 。

6. 加涅根据学生学到的能力将学习进行了分类,其中“智慧技能”属于( )。

A. 认知领域

B. 动作技能领域

C. 态度领域

D. 情感领域

【答案】B

7. 规则是用( )来表达的。

A. 语言

B. 词和同组

C. 言语命题或句子

D. 生产式

【答案】A

8. 学生一旦在新信息与原有认知经验之间建立了逻辑联系,就可以利用相关的背景知识对新信息作出进一步的推理和预期,从而“超越给定的信息”,生成更丰富的理解。这一知识建构的心理机制是( )。

A. 同化

B. 顺应

C. 平衡

D. 重织

【考点】知识建构的心理机制。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对知识建构的心理机制的考查。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建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来实现的。同化是指学生利用相关的原有认知经验对新信息进行解释,从而“超越给定的信息”,并生成更丰富理解的过程,根据大纲解析上的概念,同化是儿童理由己有图式把新刺激纳入到己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顺应是指当新信息与原有认知经验存在偏差或完全对立时,个体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原有观念或完全转变原有的错误观念的过程; 根据大纲解析上的概念,顺应是指儿童通过改变已有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通过顺应,儿童的认知能力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平衡是指同化和顺应的不断交替出现的过程; 重组是指原有经验系统的成分保持不变,但是改变它们之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

9. 认为迁移是无条件的,是自动发生的理论,称之为( )。

A. 形式训练说

B. 共同要素说

C. 经验泛化说

D. 关系转换说

【答案】A

10.当前. 教育心理学家越来越重视( )的作用,强调以理解知识作为激发学习动机的主要力量。

A. 外部动机

B.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