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前锋》月刊

【答案】《前锋》月刊是中共中央创办的机关刊物,1923年7月由中共中央创刊于上海,瞿秋白主编。为避免当局的注意,假托在广州出版。1924年2月1日出版第3期后停刊。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中国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主张。如它通过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论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等。它重视调查研究材料,采用了许多统计数字,具有鲜明的理论色彩。但是,它对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宣传不力,甚至有错误的观点。

2. 《救国报》

【答案】《救国报》是中国共产党为开展在海外的抗日救亡宣传工作而创办的一份报刊,1935年5月创刊,报头署社址为法国巴黎,实际编辑部设在莫斯科。廖焕星、李立三、陈潭秋先后任主编。该报以宣传反法西斯和建立中国抗日统一战线为宗旨,初为半月刊,后改为周刊。1935年10月1日,该报在其出版的第10期上,首次发表了中国共产党的《八一宣言》。在国民党政府的要求下,法国政府停邮该报。经过交涉,12月9日,《救国报》改名为《救国时报》,在巴黎重新创刊,仍为中共在海外办的机关报。该报曾大力报道“一二·九”学生运动和“‘·二八”淞沪抗战,还介绍过中央革命根据地和红军长征情况。发行至43个国家与地区,发行量达两万多份。1938年迁往纽约,与中共主办的《先锋》周报合并。

3. 密尔顿(JohnMilton )

【答案】约翰·弥尔顿(JohnMilton , 1608-1647)是英国伟大的诗人、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其出版自由思想从18世纪起受到重视,是“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思想来源之一。1644年发表的《论出版自由》,是世界上第一本提倡出版自由,反对封建传统书刊检查制度的著作。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后,发表《论国王与官吏的职权》,指出君主权力来自人民,人民有权废黯甚至处死滥用职权的暴君。

4. 《民意报》

【答案】在天津,革命派相继创办的报刊有《忠言报》、《北方日报》、中《民意报》影响最大。该报直接由京津同盟会副会长李石曾主持,会机关报,是辛亥革命时期天津最有影响的革命派报纸。《克服学报》、《民国报》、《民意报》等,其以“鼓吹中央革命”为宗旨,成为京津同盟

5. 《新生活报》

【答案】《新生活报》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创办的重要刊物之一,创刊于1945年8月16日,即日本宣布投降的第三天,由中共上海地下组织领导创办。该报的创办使得共产党在国民党势力返回上海之前就先占据了上海报摊的一席之地。该报以苏联塔斯社主办的俄文《新生活报》中文版的名义出版,并聘请苏商担任发行人,但实际负责人是中国共产党员姜椿芳。9月1日后,该报改名为《时代日报》。

6. 把关人

【答案】“把关人”理论是由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卢因率先提出的。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式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传播学者怀特将社会学中的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发现在大众传播的新闻报道中,传媒组织成为实际中的“把关人’夕,由他们对新闻信息进行取舍,决定哪些内容最后与受众见面。

7. 萧楚女

【答案】萧楚女是《中国青年》的始创者之一和主要撰稿人,原名萧秋,湖北汉阳人。“五四”前夕,任汉口《大汉报》副刊编辑。1922年后,担任了3年《新蜀报》主笔。曾主编河南的《中州评论》,并积极为《向导》撰稿。1923年到上海编辑《中国青年》。国共合作后曾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务长,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在广州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他为《中国青年》撰写了大量的政论文章,宣传革命理论,谈青年的思想、学习、修养,帮助青年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他同国民党右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做出过卓越贡献。他的文章笔锋犀利,分析精辟,论述深刻,布局和笔法不拘一格,有很强的说服力。他被青年称为“真理的战士”、“革命的煽动家”。

8. 《劳动周刊》

【答案】《劳动周刊》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机关报,也是中共领导下的第一张全国性的工人报纸。1921年8月20日在上海创刊,4开小型报。该刊广泛报道了全国各地的罢工斗争,对陇海铁路工人大罢工和汉口人力车工人大罢工更是作了集中的反映,被称为“教育训练劳工们的一个最好的机关报”。它发行到全国许多地方,受到工人们的欢迎。1922年6月19日,被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以“载过激言论”、“鼓吹劳动革命”的罪名勒令停刊,共出刊41期。

9. 微内容

【答案】微内容(microcontent )是相对于我们在传统媒介中所熟悉的大制作、重要内容即“巨内容”(macrocontent 而言的。CMSWild 对微内容的最新定义是这样:“最小的独立的内容数据,如一个简单的链接,一篇网志,一张图片,音频,视频,一个关于作者、标题的元数据,email 的主题,RSS 的内容列表等等。”换言之,互联网用户所生产的任何数据,都可以被称为微内容。微内容一直存在,但互联网时代之前一直作为私内容存在,互联网的互联互通使它进入公共话题空间。

10.《费加罗报》

【答案】《费加罗报》是法国现存历史最久的日报。1854年创办时为周报,1866年改为日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柯蒂集团掌握。1949年售与普鲁沃斯特集团,1975年转手给埃尔桑报团。这是份言论性报纸,政治态度历来保守,内容着重政治新闻、国际新闻及文学艺术,社会和体育新闻也很出色,是法国有名的“质报”。通常三十多版,图文并茂,逐日轮流出各种专版,周末出增刊《费加罗画报》。该报广告收入丰厚,读者对象主要是资本家、经理、政界和社会上层人士。

11.《中外纪闻》

【答案】《中外纪闻》的前身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出版的第一份报刊《万国公报》,1895年8月17日在北京创刊,强学会成立后,该报成为强学会的机关报,1895年12月16日更名为《中外纪闻》,继续在北京出版。由强学书局刊行,梁启超、汪大燮主编。从内容上看,《中外纪闻》除论说外,增加了外电、外报选译和国内各报摘录等内容,还有上谕等。《中外纪闻》的出版,受到了倾向于维新变革的政府官员及十大夫知识分子的欢迎,也使更多的中国人“渐知新法之益’夕,“拾议一变”。1896年1月20日,((中外纪闻》被迫停刊,共出18期。

12.史沫特莱

【答案】史沫特莱是美国进步女作家、新闻记者、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1928年底以德国《法兰克福日报》特派记者和英国《曼彻斯特卫报》特派记者的身份来华,开始了她在中国12年的新闻记者生涯。她曾主持左翼文化运动,参与创办《中国呼声》。1936年她向世界报道了西安事变。1936年12月,她来到延安,采访了中共领导人和红军将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彭德怀、贺龙和红色妇女领袖邓颖超、康克清等,把众所关注的延安情况不断报告给世界各地的读者。1938年武汉失守后,她随八路军、新四军采访,写了许多著名战地通讯和报告文学。1941年返回美国后先后撰写了《中国红军在前进》等介绍中国革命斗争的通讯、报告、杂文和短篇小说。周恩来评价说:“这些作品对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个宝贵的贡献”。

13.《新生报》

【答案】《新生报》是台湾省政府的机关报,1945年10月25日在台北创刊,是当时台湾各报中读者面最宽、订户最普及的一份报纸,内容多以本省的经济建设和公共服务为重点,1949年成立新生报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将南部版更名为《台湾新闻报》单独发行。

14.《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答案】《天津学生联合会报》是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进步学生报刊之一,是天津学生联合会机关报,1919年7月21日创刊,周恩来任主编。该报为对开大张日报,后改为三日刊,有时还发行号外。以评述为重点,其中周恩来用笔名“飞飞”撰写的许多评论,议论精辟,富有战斗性。该报还以大量篇幅报道学生运动、工人罢工斗争,并派出“特派员”专程赴山东采访,还发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