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873管理学Ⅱ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概念题
1. 管理权变观点
【答案】管理权变观点是由卢萨斯和司徒华在1977年提出的一种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的核心思想是“没有绝对最好的东西,一切随条件而定”。该理论认为并不存在一种适用于各种情况的普遍的管理原则和方法,管理只能依据各种具体的情况行事。管理人员的任务就是研究组织外部的经营环境和内部的各种因素,弄清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不同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该理论包括以下三方面的观点:
(1)过去的管理理论(可分为过程学说、计量学说、行为学说和系统学说)由于没有把管理和环境妥善联系起来,其管理观念和技术在理论与实践上联系不大,都不能使管理有效地进行,而权变理论主张把环境对管理的作用具体化,并将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结合起来;
(2)权变管理理论就是考虑到有关环境的变数同相应的管理观念和技术之间的关系,使采用的管理观念和技术能有效地达到目标;
(3)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即是权变关系,这是权变管理的核心内容。
2. 情感式沟通
【答案】情感式沟通是按照功能划分沟通类别的一种,与工具式沟通相对存在。情感式沟通是指沟通双方就各自的感受进行交流,进而获得对方在精神上的同情、谅解和支持,最终达到改善彼此之间关系的目的,其特点是间接委婉、生动感人、相对个性化。
3. 战略联盟?
【答案】战略联盟是合作竞争战略的形式之一,是一种具有清楚明确的“积聚性理念”的多边合作伙伴关系。它以松散的组织方式为特征,在自愿加盟的基础上,以共同的方式,拓展未来的竞争空间,实现“双赢”或“全赢”的市场目的。战略联盟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战略联盟存在过程中的沟通效果。管理这种战略,通常是要建立特别的联络委员会,这一机构而且一般是向各联盟企业的最高层管理负责的。它的主要职责是协调联盟的运行并且监督合作伙伴共同领域中的新动向,加强组织间沟通,以使联盟切实为各成员企业在创造价值。
4. 组织的具体环境
【答案】组织的具体环境又称组织的微观环境,是指与具体领域有关的任务环境,它直接影响着组织活动。通常由现有竞争者、潜在竞争对手、替代品生产厂商、用户及供应商等要素构成,主要内容如下:
(1)现有竞争者。包括基本情况,如销售增长率、市场占有率、产品的获利能力,主要竞争对手的情况及其发展动向。
(2)潜在竞争对手。新进入者会促使市场竞争加剧,在位者只有对行业进入难易程度充分了解后,才能做出反击,应对新进入者带来的竞争加剧的局面。
(3)替代品生产厂商。有些产品可以替代企业提供的产品,甚至对企业的经营构成威胁。
(4)用户。用户对产品的总需求决定着行业的发展潜力,从而影响行业内所有企业的发展边界; 不同用户的讨价还价能力会诱发企业间的价格竞争,从而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
(5)供应商。供应商能否按时、按量、按质地提供所需生产要素,直接影响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原材料的价格决定着产品成本以及企业利润。
5. 目标效价
【答案】目标效价又称目标价值,是指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将要达到的目标的效用价值的估价,即对组织所提供的诱因或报酬的全部预期价值的主观估计,衡量其价值大小的依据是这些诱因或报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个人的需要。
二、简答题
6. 根据行为科学的观点,人的行为有何特点? 如何影响或引导人的行为?
【答案】(1)人的行为具有的特点
人类的有日的的行为都是出于对某种需要的追求。未得到的需要是产生激励的起点,进而导致某种行为。行为的结果,可能是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再发生对新需要的追求; 行为的结果也可能是遭受挫折,追求的需要未得到满足,由此而产生消极的或积极的行为。
(2)引导行为的途径
要通过激励促成组织中人的行为的产生,取决于某一行动的效价和期望值。所谓效价,是指个人对达到某种预期成果的偏爱程度,或某种预期成果可能给行为者带来的满足程度期。望值则是某一具体行动可带来某种预期成果的概率,即行为者采取某种行动,获得某种成果,从而带来某种心理上或生理上满足的可能性。显然,能够满足某一需要的行动对特定个人的激励力是该行动可能带来结果的效价与该结果实现可能性的综合作用的结果。激励力、效价和期望值之间的相互关系用下式来表示:激励力一效价x 期望值。
领导者和下属的组织行为,都是一种通过采取行动来满足未实现的需要的过程。领导者的需要,既可以是源于对制度权力的渴望,也可能源于实现自我价值的意愿。下属未满足的需要也是多样性的。因此,对员工的激励能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中领导者对下属的未满足的需要的识别。
正是从需要这种人的动机导向出发,引出了关于如何激励的各种理论。对需要以及人内在动机和环境的激发,形成各种各样具体的激励理沦。由于激励理论大多数是围绕人的需要的实现及其特点的识别,以及如何根据需要的不同类型和不同特点来采取措施,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而展开的。
7. 如何理解企业薪酬管理中的外部公平、内部公平与员工公平之间的区别?
【答案】对员工进行薪酬激励的过程中,必须确保企业薪酬的公平度。这种公平包括外部公平,内部公平以及员工公平。二者之间的概念与区别具体表现如下:
(1)三种公平的概念
①内部公平指薪酬能否反映出各岗位对公司整体业绩的价值贡献的一种状态。一般来说,人
力资源部需要从三个方面对岗位进行评估:岗位对知识技能的要求; 岗位对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 岗位承担责任的大小。人力资源部门利用分析的结果确定薪酬差异范围,并设立岗位薪酬级别阶梯。内部公平隐含的意义之一就是岗位之间的薪酬差距要体现出来。
②外部公平指薪酬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一种状态。这是公司制定固定薪酬时需要考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方面,公司各岗位薪酬级别需要参考同行业薪酬水平进行调整,确保此薪酬水平下公司能招到合适的人才; 另一方面,人力资源部门还需定时了解竟争对手薪酬变化情况,以确保公司薪酬水平保持动态竞争力。
③员工公平是指员工对自己的付出和所得是否相符的一种内心感受。如果员工认为自己的付出和所得相符,那么员工就会有较高的公平度; 如果员工认为自己的付出和所得不相符,员工的公平度就不高。员工公平是一种主观感受,和外部公平和内部公平不」样。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努力促使较高的员工公平的时候,不仅要注意能够看得到的物质的给予,无形的精神给予也同样值得注意。
(2)三种公平的区别
①外部公平和内部公平是客观的,而员工公平是主观感受。外部公平有明显的指标可以进行比较,只要公司内部的工资等于同行业的其他公司的工资,那么,就是外部公平的; 内部公平也是可以通过公司的相关规定进行比较的; 而员工公平则完全是主观的感受,无论客观上公平与否,只要员工感觉到工资是不公平的,那么,员工就认为是不公平的。
②在公司中的地位不同。如果外部公平或内部公平没有满足,这种影响对公司来说是全局性的,可能导致留不住素质较高的员工,对公司的长远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然而,如果仅仅是个别的员工不公平,这种影响可能就是局部的,员工的不公平也不能说明外部、内部公平与否。
8. 科学管理理论对于中国企业有何指导意义?
【答案】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泰罗、吉尔布雷斯夫妇以及甘特等。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水平较低,很多都还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员工数量多,生长效率低下。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对中国企业具有以下四方面的指导意义;
(1)科学合理地制定职工的日工作量。对于加工制造业企业来说,不同工种有不同的生产方式和工作效率,不能以一条标准要求所有人。
(2)以标准化的操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很多加工业企业来说,一般倾向于招收文化水平低、没有接受专业化训练的劳动力。这种职工进入工厂后一般跟随老职工学习一段时间再独立工作。所以,工作方式都是以一传一的方式延续,缺乏系统培训和规范。标准化的操作力一法可以提高这些人的工作效率。
(3)用差别计件工资制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在很多企业中“磨洋工”的现象大量存在,究其原因就是激励制度不够合理。往往老板凭感觉估计每个员工的工作能力,或者大锅饭,所有人工资一致。差别计件工资制根据完成工作量的不同给出小同级别的工资,可提高工人的积极性。
(4)科学管理的最大意义在于科学生产观念的引入,它改变丁长期以来人们依靠经验决定一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