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郑州常庄遗址是2012年郑州市考古研究院发现并发掘的,含有丰富的二里头文化遗存。遗址西距偃师二里头遗址一百余公里,东南距洛达庙遗址十几公里。因其地理位置特殊,研究常庄遗址的二里头文化遗存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方面可以为二里头文化补充新材料,丰富二里头文化的内涵;另一方面也对二里头文化诸类型的研究提供新的参考和视角。
文章的第一部分首先阐述了写作缘起和二里头文化研究史,接着对二里头文化的发现和命名、目前学术界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在此基础上分析常庄遗址的重要性,最后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部分概括常庄遗址二里头文化遗存的基本内涵和面貌,即房址、灰坑、水井、陶器、石器、骨器。并对出土陶器进行类型学分析,陶质以泥质灰陶为主。归纳其演变规律和早晚关系,对其文化遗存特点进行总结。
第三部分根据地层关系和文化遗存的特点,把常庄遗址二里头文化遗存分为三期,并将之与二里头文化出土器物进行比较,推知常庄遗址二里头文化遗存相当于二里头文化二、三、四期。
第四部分将常庄遗址的遗迹、遗物分别与二里头诸类型或遗址进行比较,分析他们之间的文化面貌,进而将郑州地区的二里头诸类型命名为一个新类型,即大师姑类型,其中包括大师姑遗址、常庄遗址、大河村遗址、洛达庙遗址;常庄遗址属于大师姑类型的一般小型聚落。
第五部分对大师姑类型的命名和分布范围、大师姑的文化特点进行了概括,把大师姑类型分为三期,年代相当二里头文化的二、三、四期,并对大师姑类型的性质和族属进行了论述,把大师姑城址推断为夏代的昆吾国,大师姑类型以大师姑遗址为中心,向周围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