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次级群体

【答案】次级群体,又称间接群体或次属群体,是指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在这类群体中,成员间的感情联系很少,面对面的接触很有限,主要是依据既定的角色联系在一起。其典型是各类社会组织,如军营、学校、大工厂和政府部门等。

2. 结构性失业

【答案】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而导致的失业被称为结构性失业。在结构性失业中,失业常常带有群体性特点。

3. 社会网络

【答案】社会网络是指经过各种媒介、通过社会互动所形成的个人之间的复杂联系网。社会网络具有五个特征:

①社会网络的形成是地缘、血缘、学缘、业缘等多方面的因素使然;

②社会网络反映个人和社会关系的本质;

③社会网络是经过个人之间的社会互动所形成的;

④社会网络对个人来说具有效益;

⑤社会网络是相对稳定的。

4. 制度化

【答案】制度化是人们活动方式模式化、定型化的过程,即人们在一定情况下承担某种角色时,他们会按照彼此预知的,并被认为是正当的与合法的方式去行动。制度化不但反映在微观的社会互动之中,也反映在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之中。

5. 反向社会化

【答案】反向社会化又称逆向社会化,是指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的现象。社会化长期被认为是一个单向过程,即长辈将社会规范和文化知识传授给晚辈。现在,社会学家普遍认为社会化是一个双向过程,即不但有长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晚辈,也有晚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长辈。

6. 社会规划

【答案】社会规划是人们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指导社会变化的过程,是人们在对社会运行规律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运用人类掌握的知识和科学技术,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实现人们的社会发展目标的总过程。

7. 社会保障

【答案】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根据立法,对因社会和自然原因造成生活来源中断、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从而保障其基本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活动和制度。

8. 操作化

【答案】在社会调查研究中,狭义的操作化是指命题和概念的操作化,即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之变为经验层的、能够直接测量的概念的过程。广义地,操作化也可以包括研究课题的具体化。

二、简答题

9. 社会制度有哪些构成要素?

【答案】社会制度是一组比较复杂的系统,它是由各种小同的要素系统组成的综合体。这此要素系统包括五个方面:

①规范系统;

②策略系统;

③知识系统;

④组织系统;

⑤设备系统。

(1)规范系统规范系统是社会制度的首要要素。在社会学中,可以将规范理解为权利安排与行动准则的总和。

①权利安排决定的是在社会制度框架中社会成员进行社会行动的基本权利,也即责任和义务的分割,往往涉及的是制度中的社会成员如何利用制度框架中的资源来实现其行动目标,满足社会需求。权利安排既可能是明确的法律规定,也可能是以各种非正式方式出现的习惯。只要这些习惯涉及人们在社会行动中彼此的责任和义务的界定,就属于权利安排。

②所谓行动准则,一般是指社会行动者能够以话语方式表达的对行动进程的规定,往往涉及行动者在说明行动的理由、过程、结果时应遵循的一种被社会认可的确定方式。比较而言,权利安排与社会成员行动前的决策或策划有关,而行动准则与社会成员在行动中或行动后对行动的过程和对行动的说明有关。

(2)策略系统制度规范本身并不能够决定社会成员的行动,不论是权利安排,还是行动准则,实际的行动进程都要取决于社会成员的策略。社会行动就并不是一个固守规则的过程,而是要通过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感觉来展开,这也就是一个随机运用策略的过程。一

个社会制度的运作,是社会成员在权利安排的基础上,依据具体情况灵活采取行动的过程。

(3)知识系统实际上,制度在运行时必须依赖由各种可以言传的知识与“默会的知识”所构成的知识系统。一个社会成员对行动准则及与其他行动者的权利划分、对各种制度运行的微观策略、对社会信任关系、对行动策略和行动准则之间的协调等方面的了解,有些属于可以言传的知识,有些则是默会的知识,但它们都是制度行动者去实现其行动目标所不可缺少的知识。

(4)组织系统组织系统是社会制度的主体。它主要包括组织首脑、职能部门和组织成员三部分。无沦是社会制度所要起的规范作用还是社会制度所支持的自由行动,都要通过组织系统去落实。制度决定了一个社会的机会,而组织的创立是为了捕捉这些机会; 而且,正是由于组织的演进,才会导致制度的变迁。

(5)设施系统设施系统是社会制度运行的保障。它可以分为两类:

①符号性的设施,如,一个国家的国旗、国徽,卫生系统通用的红十字标记等;

②实物性的设施,如,经济制度的货币,教育制度的学校、教科书等。以上这五类要素是任何社会制度都必须具备的,缺一不可。它们之间的协调配合决定了社会制度的正常运行。

10.社会学的基本视角有哪些?

【答案】社会学的基本视角主要有:

(1)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把一些重要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出现和变化看作是受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支配的。

(2)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当代结构功能分析理论的代表是帕森斯和默顿。结构功能分析的基本观点是社会是一个协调的、各部分之间互相整合的行动体系。古典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迪尔凯姆。他从社会结构方面去分析个人行为,社会不可能用满足个人欲望的办法来解决需求,只能对个人需求施加约束和控制,使每一个人都感到不可以过分追求,这样成员就有了共同目标,社会就有了秩序。假如这种秩序被打乱,社会对个人意愿的控制失效,就会出现“失范”现象。

(3)符号互动论的观点这种理论认为,人类社会是建立在人们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基础之上的,没有沟通和互动也就没有社会生活。而互动是通过符号(包括语言、手势、表情以及其他象征符号)进行的。

(4)冲突论的观点冲突论者认为所有的社会组织都是建立在权力等级制中的,是不断地进行争夺权力和权威的斗争过程和场所。

(5)女性主义视角女性主义的研究者主要是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来进行研究的。在思考社会学的研究是否是用男性的观点替代了女性的观点,社会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是不是影响了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

11.简述集体行动的特征。

【答案】集体行为,又称集合行为、大众行为,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一般具有下列几项特征:

(1)无组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