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学系914历史学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冀察政务委员会
【答案】冀察政务委员会是南京国民政府为满足日本“华北特殊化”的要求于1935年底设立的临时地方行政机关。由宋哲元任委员长,负责处理河北省、察哈尔省、北平市、天津市一切政务,有很大程度的自治权。它名义上隶属于国民政府,但实际上是一个半独立性质的机构,日本帝国主义和亲日汉奸势力对它有很大影响和控制力。
2. 一二•九运动
【答案】一二•九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反对设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响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3. 西安事变
【答案】西安事变是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兵变,扣留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又称“双十二事变”。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4. 戊戌六君子
【答案】戊戌六君子是指为变法维新而献身的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地、康广仁、杨深秀等六人。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搜捕维新派人士,军机章京谭嗣同、杨锐等六人被捕,9月28日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刑场。
5. 蒋桂战争
【答案】蒋桂战争是1929年国民政府内部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与蒋介石势力之间的战争。
属于新旧军阀在帝国主义操纵、指使下爆发的,以混战的形式反复争夺霸主权的非正义战争。以白崇禧、黄绍竑败逃越南,李宗仁通电下野失败而告终。
6. 海军衙门
【答案】海军衙门是指1885年清政府设立的管理全国海军的机构。全称“总理海军事务衙门”。总理是醇亲王奕譚,会办是北洋大臣李鸿章。开始是清政府为收回海军统一指挥权而开设,但南
1888年编成北洋海军,北洋仍为湘淮系集团所盘踞。在海军衙门中,实权由李鸿章掌握。制定《北
洋海军章程》,设置提督、总兵等职。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覆灭后,海军衙门被裁撤。
7. 中共二大
【答案】中共二大是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规定了党在当前的奋斗目标和最近的任务。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中国共产党章程》。选举陈独秀、李大钊、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为中央委员,组成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为委员长。会议还决定出版《向导》周报,作为党中央的机关刊物,由蔡和森任主编。
8. 资源委员会
【答案】资源委员会是国民政府统制工矿企业的主要机关,其前身是国防设计委员会。1935年4月1日成立,从事调查研究各种国防经济资源及相应的开发建设工作,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重工业的主管部门。在具体工作上,资源委员会统制了钨、锑的生产和出口。购买工业机械设备,并兴办了中央钢铁厂、中央机器制造厂等工矿企业。抗战爆发后,负责主持工矿企业的内迁,并购储大量战略物资。抗战期间,在后方创办厂矿百余个,大量生产后方急需的产品,缓和了物资紧缺的危机;同时对外输出大量钨、锑、锡等矿产品,换回军火和重要物资,并培养了一大批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为坚持抗战作出了贡献。抗战胜利后,该会接收日伪的主要工矿企业,在东北、台湾和关内各地设立中国石油公司、华北钢铁公司等多家大型企业,成为国营生产事业专管机构,进入全盛时期。此后,由于国民党扩大内战,致使其在战后大规模发展工矿事业的计划破产。新中国成立后,资源委员会在大陆的各厂矿为中央人民政府接收,其职工及专家大多留在大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52年,台湾当局宣布撤销资源委员会。
9. 四行二局
【答案】四行二局是国民政府直接控制的六大金融机构,是国家资本金融体系的核心,是控制和支配全国货币金融的总枢纽。“四行”是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二局”是中央信托局和邮政储金汇业局。国民政府建立和掌握了“四行二局”以后,又运用各种办法,直接或间接地控制其他商业银行和钱庄。
10.曹锟贿选
【答案】曹锟贿选是指1923年曹锟以巨额贿赂国会议员的历史事件。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
中随军去朝鲜,战后投靠袁世凯。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与吴佩孚等控制了北京政府,逼总统徐世昌下台,抬黎元洪继任总统。1923年黎元洪下台后,曹锟急于当总统,由于当时议员大部分离京南下,总统“选举”无法进行。曹锟派人设立俱乐部,以40万元收买国会议长,并以五千到一万元不等的价格收买国会议员,调动军警包围会场,迫使议员选举他为大总统。曹锟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同时公布仓促炮制的《中华民国宪法》。直系独霸北京政权,民主丧失殆尽。曹锟贿选遭到全国各界的强烈反对,时人称之“贿选总统”,那届国会被称为“猪仔国会”,议员被称为“猪仔议员”。
二、论述题
11.比较中国戊戌变法和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异同点。
【答案】(1)中国戊戌变法和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相同点:
①从性质上说,戊戌变法和彼得一世改革都是在维护封建专制的前提下在封建社会内部进行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采用的都是资本主义的措施,但却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②从背景上看,戊戌变法和彼得一世改革都是在国家处于危难的时刻进行的自救行动,中国和俄国当时都是内部充满了矛盾,而在国际上则落后于其他先进国家。
③从内容上看,戊戌变法和彼得一世改革都涉及了政治、军事、教育等各个方面,涉及范围广,内容庞大。
④从改革的途径来看,戊戌变法和彼得一世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都是在上层进行的改革。
⑤两者的改革都是不彻底的,都有意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只是在某种程度上的改革。 ⑥戊戌变法和彼得一世改革都是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都是对西方进行的学习。
(2)中国戊戌变法和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不同点:
①从结果上说,戊戌变法和彼得一世改革一个失败,一个成功,结局就不一样,彼得一世改革使得俄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戊戌变法则没有改变中国的现实状况,中国仍处于孱弱和动荡之中。
②在内容上,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要多于戊戌变法,特别是在经济上的改革,彼得一世改革实践的要多得多,而在政治上,彼得一世改革则进行的更彻底。
③在实施的具体情况上,彼得一世改革得到了强有力的贯彻,各项措施都基本落实到了实处,而戊戌变法的改革措施则基本上是一纸空文,并没有得到贯彻。
④在变法的领导阶层上,戊戌变法是无实权的皇帝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而彼得一世改革则是手握实权的沙皇,领导力量不一样。
1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
【答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特点的基本特点如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