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师范大学577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社会形态

【答案】社会形态是指社会经济与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与社会活动这二者同时构成的社会模式。社会形态是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的统一体; 包括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社会形态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特有的范畴。

2. 矛盾的普遍性

【答案】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的普遍性表现在:

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事事有矛盾。

②矛盾贯穿十每一事物的始终。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旧的矛盾一解决新的矛盾就会产生,又开始了新的矛盾运动。在新旧矛盾之间绝不存在哪怕一刹那的无矛盾状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时时有矛盾。总之,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且贯穿每一事物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又矛盾,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3. 人的全面发展

【答案】马克思从分析现实的人和生产关系入手,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手段和途径。人的全面发展,即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多方面的发展。

4. 量

【答案】量是指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

5. 实践

【答案】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实践的基本特征包括: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

③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6. 人的自由

【答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明,取代资产阶级的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随后,在《资本论》中指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为未来的社会奠定现实的基础,未来社会将是“一个把每一个人都有完全的自由发展作为根本原则的高级社会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论述在他们逝世之后,很少为人们所提及。多年来,我国理论界对这一问题同样也很少专门论述。去年,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突出提出了“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伺题,引起人们的关注。

二、简答题

7.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在通过具体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所在。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人们通过生产劳动、处理社会关系和科学实验等实践活动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这其中社会的物质生活是基础性的重要地位。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8. 马克思提出的俄国直接走向社会主义的条件

【答案】马克思提出的俄国直接可以走向社会主义的条件有以下几点:

(1)俄国具有革命的条件

①物质基础:1861年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一定发展,从而为革命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②国情:20世纪初,俄国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落后地位,社会矛盾尖锐,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对薄弱的环节;

③直接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沙皇俄国的落后于腐朽充分暴露出来,加深了人民群众的痛苦和不满。

(2)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作用

①二月革命

a. 爆发:1917年3月,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市民举行不威游行,旋即转变为武装起义。

b. 结果: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资产阶级建立起临时政府。

②四月提纲

a. 背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拒绝采取措施促进俄国社会发展,继续进行战争。

b. 内容:指出俄国的形势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通过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去实行土地改革:提出退出战争。

c. 意义: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

③十月革命a. 方针: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b.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利

9. 与动物的本能活动相比,人的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答案】与动物的本能活动相比,人的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是: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其原因为:

①构成实践的诸要素,即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客体(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工具等),都是可以感知的客观实在;

②实践的结果引起了客观世界的某些变化,给人们提供现实的成果;

③实践活动本身是一种客观过程,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要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

(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

①实践活动是在人们自觉意识的支配下进行的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活动。

②能动性不仅是实践的特点,而且是实践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3)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①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活动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孤立的个人是不可能进行实践活动的;

②人的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上进行的,无论是实践的主体,还是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都要以一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为前提,并受其制约,人的实践活动通过其产生的历史性结果改变着原有的历史条件,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10.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

【答案】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产物。它主要是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而创立的崭新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1)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乔· 威·弗·黑格尔(1770-1831)和路·费尔巴哈(1804-1872)。 ①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